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朱厚照到底怎么样?
皇帝,正德,他的朱厚照到底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要说没淹死也不至于因此病死,只是文臣们被他折腾坏了,好不容易躺在病床上消停了,给个御医挡公事,最后武宗病越来越重,去世了,因为没有子嗣,大臣们就近亲中选了一个自认为比较好控制的朱厚照堂弟朱厚熜来做皇帝。
因为朱厚熜只是朱厚照堂弟,对朱厚照也不够尊重,常多诟病而没有赞美,除了清朝客观编纂的《明史》有高度评价,其他的野史大都黑武宗,以至于朱厚照的形象更不像是一个正牌皇帝。
从个人角度,朱厚照玩出来自己的个性,荒唐但不糊涂,是个有现在穿越感的奇葩,从历史角度,他的个性结束了父辈们创造的大明兴盛,开始走向下坡路。如果父亲孝宗不英年早逝,如果武宗可以收敛一些向父亲学习,如果他留下个好子嗣,大明持续中兴或许未可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朱厚照,1505年即位,当时年龄还不满十四岁,他有着充分的好奇心,有着过人的胆量,而且想象力也非常丰富。据说寡妇可以再嫁便是他下令的,大臣们需要他规规矩矩,而他又是一个年轻人,怎么受的了这种归中归的生活,这样便和大臣们有了矛盾,正德一生都要寻找自己的乐趣,他不喜欢被束缚,这便是他一生的写照!当然他放荡不焉的性格也跟他父母过多的疼爱有一定关系。
朱厚照即位后,没有对文官集团屈服,他想要拿回属于皇帝的权利,他有自己的思想,所以对大臣的批评是毫不在意,或者跟书呆子作对,也是他娱乐自己的一个办法。
他上位还没有两年,为了获得更多的自由,便就从紫禁城搬出,住进了他修建的豹房当中。
正德皇帝喜欢研究军事,还没上位之前就在皇城内亲自练兵,后又得江彬这样勇猛的军官,对军队的操练就更加频繁和正规。
1517年,当时鞑靼小王子,经常侵犯边界,这一年又率五万大军入侵,还围困了大明帝国一营官兵,朱厚照准备御驾亲征,一来可以体会战争实况,二来也可以看看这几年练兵的成效。但是大臣们极力反对,说“兵乃利刃也。”不同意,大臣怕他会像朱元璋,朱棣这样的皇帝,不受控制,再说了文官们好不容易从皇权中拿到的权利,是不会还回去的,如果要是拿回去了,武将地位肯定要抬升,这样对文官也不利,文官们愿意见到天子,不过是在皇城中呆着,做天下的表率,祭天、祭祖、春耕、等这些大仪式,作为天下人的标榜即可。
不过正德还是去了,他无视大臣的反对。得胜回朝,他把缴获的武器全部陈列在宫门前,让大臣参观,大臣们却不削一顾,官员们拒绝向他祝贺,来反对他的这次行动。之前文官们反对他,他也不愿意带文官参与他的行动。文官们不承认这里胜利,所以史书上数笔便带过此事,没有更细致的记录,但是终其正德一朝,鞑靼没有在入侵边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都别抢,我来答。
近年来有一种声音认为,明武宗是一个很有个性的皇帝,而且这种声音在互联网的传播下,似乎渐渐成为一种“网络史学观”。我对此表示不认同,也不认为明武宗朱厚照是一个富有个性的皇帝,实际上谈到个性这种东西,我认为嘉靖和万历反而是最有个性的皇帝。
什么叫个性?
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一书中如是描述:
一个人的自身是什么,他的自身拥有到底为何,简而言之:他的个性及其价值才唯一直接与他的幸福有关。除此之外的一切都只是间接发挥作用,这些作用因此是可以被消除的。但个性发挥的作用却永远不可以消除。
简单来说,个性是人格和精神的总体表现,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不变的,但绝大多数时候受到环境的影响,人们会压迫自己的个性做出妥协。嘉靖皇帝和万历皇帝为什么比朱厚照更有个性,一个为了“大礼仪之争”,和大臣们死磕三年,最终赢得胜利;万历皇帝因为大臣们不同意自己册立福王朱常洵为太子,一气之下直接不上朝。
你看他们为了坚持自己的看法,不愿向大臣妥协,宁愿采取一些不好的手段也要表明自己的态度,但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个性一旦泛滥过头了,就成为任性了。像我们在青春期的时候,是最有个性的年纪,我们坚持自己的看法,不愿向世俗的规则妥协,所以我们和家长,和老师以及朋友对抗。
实际上多数时候并非是刻意的唱反调,而是坚持自己的看法和态度,不妥协,这就是个性,但是在青春期的时候我们往往容易表现过头,让个性变成任性。你现在回头去看,恐怕对自己以前的一些行为也会觉得不妥吧?
所以,于其说朱厚照是一个有个性的皇帝,不如说他是个性泛滥过头,从而变得任性的皇帝。
朱厚照的“个性”和任性
我承认在朱厚照的身上有个性的色彩,其实话说回来,中国古代历史上恐怕并不缺乏富有个性色彩的皇帝吧?个性不一定要表现为叛逆,而是坚持自己的看法和态度。汉宣帝刘病已也很有个性嘛,他继位为皇帝后,大臣们建议让大将军霍光的小女儿霍成君当皇后,但是汉宣帝不同意,他要让自己的原配夫人许平君当皇后。
这就是“故剑情深”的典故,这也是一种个性啊,汉宣帝敢于违背大臣们的意志,坚持自己的想法,这就是个性,这就是“个人的品性”和“群体的品性”在做对抗。
实际上我们很容易把“随心所欲”当成“个性”,这是一种认知错觉。
一个人如果“随心所欲”的去生活,那非但不会被视为个性,恰恰是一种“无知无畏”,不负责,不顾后果的任性。
最能体现朱厚照个性(任性)的两件事:
自封镇国公
这是一件让人啼笑是非的事情,正德十二年(1517年)北京城里的“豹房”已经不能够满足明武宗朱厚照玩“过家家”的兴趣,在男宠江彬的怂恿下,朱厚照离开北京城,带着一代队人马不顾朝臣们的反对前往宣府镇。
并命令让人在那里营建“镇国府”,打算长期在宣府镇驻扎,此外他还给自己改名朱寿,自封了一个“镇国公”的爵位,让兵部录入,由户部给自己发饷银。明史评价他说“至自署官号,冠履之分荡然矣”,这个评价还是准确的。
上一篇:为什么郑惟桐被称为象棋布局专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