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子女随父亲姓,是流传下来的还是有约定俗成?
社会,姓氏,孩子子女随父亲姓,是流传下来的还是有约定俗成?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母系氏族的时候应该是随母姓,再说了女人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痛苦大生命危险又大随母姓有什么不可以呢?
再后来随着生产力出现,男耕女织的生活开始出现,男人的地位逐渐上升,在家里主导一切有了男尊女卑的现象,后来就有了子随父姓。
在现代男女平等了跟谁的姓都无所谓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应该是流传下来的吧,对我个人来说不管随爸爸姓还是随妈妈姓都可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子女随父姓是经过一定的发展出来的,古人的姓起初并不随父姓。
中国最早的姓起源于部落图腾,每一个部落都会以某一种崇拜物作为本部落的神物与标志,以此区分与其它部落。如有的部落以鸟为图腾,有的以蛇为图腾,也有以野兽为图腾的,这些图腾后来就演变成了现今的姓。
部落的公用名明确了某人属于哪个部落,但是为区分血缘关系,每个部落联盟下的母系氏族明确姓氏变得十分必要。姓氏起初是从母姓,中国远古是个母系社会,氏族群居实行一妻多夫制,生下来的孩子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这便是远古先民从母姓且多数姓名从女旁的原因。
据研究,先秦古姓不过五十个左右,随着历史的发展,姓氏已分化成上万个,具体可见《中国姓氏大辞典》,它一共收录了23813个姓氏。
这样的发展主要是因为从姓中分化出了众多的氏。
现代人的观念里,姓与氏相同,并无区别。但是古时姓与氏却是有严格区分的,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又有高低贵贱之分,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而且同氏不同姓者可通婚,同姓者不可通婚,概因同姓意味着是同一个母亲生的,如通婚便会乱了血缘关系。
远古时候,姓与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简单的说,姓是大宗族的族名,氏是大宗族分出去的支系的族名。
随着人口的繁衍,氏族越发壮大,而且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男子在社会活动中的地位得到上升,母系社会过渡到了父族社会。如此一来,由姓分化出的氏,成为了以男性为中心的宗族的族名。
作为群体的公用名,姓的数量起初并没有很多。黄帝的二十五个儿子没有都随母姓,十一人随了母姓,另有十四人为十二姓,也就是说衍生出了新的十二个姓氏,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jí)儇(xuān)、依。黄帝以姬水成,故黄帝为姬,其二子青阳与苍林氏跟着黄帝姓,也皆为姬姓。
西周是氏大量发展的时期,周天子也为姬姓,据传是黄帝后人,周代被分封的诸侯与天子同为姬姓,只他们封国的名号鲁、晋、郑、吴等又成为了自己和后代子嗣的氏。
姓用来区别婚姻,同姓不通婚,氏则表明家庭出身和社会地位。姓因生而定,代代相传不变,氏因家族而定是可变的。贵族中女子称姓男子称氏,贵族有姓有氏,而平民是无姓氏的。
姓氏的区别由宗法制度维持,直到战国社会动荡礼乐崩坏,宗法制度才没能维持下去,至此姓氏的区别有些模糊。
秦始皇大一统中国后,实行了郡县制,地缘的阶级的政治取代了氏族血缘,自此姓与氏的区别再没有任何意义。汉代后,姓即是氏,氏即是姓,两者互相混叫起来。我们现在的姓氏制度确立于秦汉,子承父系,一人一姓。
总之,现今的子随父姓是发展而来的,如果孩子生在远古,可能会有一个部落的公用名,比如轩辕等,或者跟着母亲姓;如果生在西周等氏族已经发展起来的时代,你不止会有一个远古的姓,还会有一个氏;若生在秦代以后,姓氏已没有区别,想来子随父姓的风俗已定型了。
参考文献
《晋语四*文公》
《姓名与中国文化》
《说文解字》
《中国人姓名的奥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都有可能
上一篇:又菜又爱玩、又怕被喷,该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