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王阳明最打动人的地方在哪里?
自己的,良知,简单王阳明最打动人的地方在哪里?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王阳明最打动人的地方在哪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认为王阳明最打动人的地方,就是在贬谪到贵州龙场期间。发挥其主观精神,终于大悟了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就是历史上所称的《龙场顿悟》。
如果是一个普通人来说,受到这样的打击,处于这样的逆境中,肯定会耿耿于怀,总想有朝一日伺机报服。然而王阳明忘掉自我,日夜端居澄默,以求尽一,胸中洒脱,“求理于吾心”。就是从自身找原因,就凭王阳明这一思维,真是让后世人感到王阳明的心胸是多么宽广,多么品德高尚。真是打动人心,值得当今社会的人们学习。
在贵州龙场三年,为当地老百姓扫除文盲,受到老百姓的爱戴。遂入心学之门,授徒讲学,声明远播。后又受贵州府学者之聘,到府城设立书院讲学。最终得到朝庭认可。期满后又得到朝庭的重用,巡抚赣南,消除匪犯,平定宁王之乱等,逐步走向建功立业的辉煌士途。
为此,王阳明心学精髓“致良知”是他从百死千难中体验出来的。而这一“致良知”统合了《大学》的格物,诚意,正心,其最高境界便是圣人。并落实到自己工作中去,最终也成就了自己一个不朽的圣人。为后世人树立上了光辉榜样,值得后世人借鉴和学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王阳明最打动人的地方在哪里?
中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国学大师王阳明。为中国哲学史做出了重大贡献。王阳明哲学思想体现在。心即是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认为所有的事物的道理和规律离不开心和意识。离不开人的天赋良知。人的良知是判断自然界存在的依据。人的内心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后来被学术界称为王阳明的心法。王阳明认为物就是意识。精神和意识是第一性的。世间的万事万物是新派生出来的。按照现在的观点就是唯心主义的学说。这位中国古代的哲学家的提法。不亚于欧洲的黑格尔。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的思想。王阳明的哲学思想是有独到的见解。值得研究学习和探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王阳明最大动人的地方在于他的率真。他总是能够保持清醒的理性,而对现实社会又保持着反思与批判的态度。他对社会流行学说细加辨析,经由亲身实践而发现偏失而予以匡正。他有时也以“狂者胸次”自许,但更多的是追求人格的独立与完整。他的表里一致的率真人格、能担当天下大任而又举重若轻的不世才能,岂不动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心光明!他一生想做个圣人,终于如愿以偿,明理见性。海阔天空,自在飞翔。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题主谢邀。很多国内成功的商企精英,都会有过人之处,都有共同的率真,善德仁爱,平易近人,知行合一,有益于人民,稳健道义,董得善待身边的有缘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王阳明的“心”最动人,我们这一代人,从批判唯心主义开始学习,一直以来,被教育唯物主义才是正确的思想,我也从此深信不疑,直到大学时,看到王阳明的“心学”才被深深迷住。
▶修“心”的趣味,不是“物”可比的。
仅凭“心”字,就比“物”字可爱许多,对一个热爱文学的人而言,“心”显得灵动清新,优美更富有情趣,而“物”则呆蠢、乏味得多,好比诗歌遇上了化学。
有个故事:有一天王阳明和朋友去看花,朋友问他,你常说天下无心外之物,你看这朵花,在山中自开自落,不随你的心而开落,你怎么解释呢?王阳明回答:“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你看,这样想问题不是有趣的多吗?尼采同样说过:“你飞的越高时,你在别人眼里就越小”,这都是“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唯物主义,所不具备的乐趣。
▶用“心”生活,才能做自己的主人
很多人学习王阳明,总是按照理论去研究,而我以为,作为一个普通人,没有必要去做理论探讨,看了关于王阳明的许多书,明白了个道理,他的心学更像是指导人们,如何脱离困境的生存之术,正如他龙场得道那样,面临生存绝境时,如何自救,而不是奢望外界迎合。
上一篇:是幼稚好一点,还是现实好一点?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