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当孩子犯错了,你是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孩子的呢?生气怨恨他合适吗?
孩子,错误,家长当孩子犯错了,你是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孩子的呢?生气怨恨他合适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孩子犯错了,该用怎样的心态,怎样合理的方式去沟通呢?期待你的见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老话儿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就是说,三岁就能看到这孩子有多大出息,而七岁就能看到这孩子一生了。如此说来,之后就不用管了吗?显然不是,这句话无非是强调七岁以前对孩子的教育会给他们的一生带来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教育,从“胎教”就开始了,而为什么孩子却越来越不懂事儿了?——这个问题,得从“家教”说起。孩子为什么老犯错呢?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错。古人从三到四岁就开始读四书五经,这些书中的道理自然是由老师来“分解”的。即使如此,也还有“囫囵吞枣”之嫌。但是,这些书中的为人的“模式”和“规则”却在他们幼小心里扎下了根。而现在我们重视的是什么呢?多数是“技能”方面的专长培训,唯独忽略了“作人”的要求。显然和传统教育中的“家教”不是一回事了。加之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独生子女多了,在家里,谁都让他们三分(让八分都嫌少),于是,“窝里横”便成为一种时尚。家里的“模式规则”已经烂熟于心,而社会的模式规则却是一片空白。故而,没有“家教”的孩子越来越多,犯错的机会也自然越来越多。这种情况下,就轮到家长们大费口舌,讲大道理的时候了。仔细想想,管用吗?答案是否定的。孩子犯错了,应该告诉他们,什么是错,为什么是错,对的应该是怎样的。不是指责和教训,而是耐心的交流,孩子真的明白了,也未必能马上改过来,但在反复的实践中,才会真正的理解和体会到。生气和怨恨是无济于事的。有些毛病从月子里就可以惯出来。比如,孩子一哭,大人就抱着;哄着睡觉,睡着了大家还轮着抱,结果是没人抱就睡不着了。不检讨自己怎样惯,却埋怨孩子忒能闹。所以说,三岁以前,主要是培养习惯和性格,以后就是教给他们作人的准则和社会规则,这些家教如果能达到基本符合,之后的教育,就会省去很多时间,“看老”也就会充满希望了。如果从小是老人给带的孩子,父母若又缺乏互动,困难会更大些,不是没有办法解决,但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大环境出了问题,就算是题主家里不是这种情况,但孩子在外边,也会遇到困惑,只有耐心的与之沟通,和孩子一块成长,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讲大道理,对孩子通常是无效的,他们不爱听,也听不懂。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孩子犯错了,家长要以温柔体贴的话语去跟孩子沟通,大多数孩子都能接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生气和怨恨的心态是不可取的,犯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心理学家发现,小错误不犯的人常常犯大错误,因为他们是没有犯错的经验。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允许他犯错,有些错误虽然看起来很糟糕,但孩子是可以从中获益,学会预见行为的后果。
很多父母不知道,孩子在3岁以前很多行为是无意识的,孩子把东西乱扔,但是他并不知道扔东西是错误的,我们要做的不是呵斥孩子,而是引导孩子把东西收拾好,这才是关键。
在孩子犯错时,往往是有动机或者目的的,孩子不可能无缘无故和父母闹矛盾,这个父母要做的就是去了解孩子。怎么了解呢?通过潜台词,一般孩子犯错的原因就是寻求关注,自暴自弃,报复心理。
比如孩子不想写作业,可能是因为懒,这时候我们就要督促孩子,如果是因为不会写,这时我们要辅导和鼓励孩子。
寻求关注:孩子可能觉得孩子只在乎成绩,不关心自己,这时候就为了引起家长的注意力,就会故意不写作业,只有父母陪在身边时才写,这就是寻求关注。
自暴自弃:可能上课时没有注意听讲或者基础不好,跟不上老师讲课进度,导致很多作业不会写,孩子就容易选择放弃,这时候家长就要帮孩子建立信心,而不是一个劲的催他写作业。
报复心理:孩子随着年纪增长,进入叛逆期,当你催促孩子学习时,孩子会觉得你在命令他,为了摆脱家长的控制,就会故意去犯错,这时我们就要注意与孩子的沟通方式,避免命令式的语气。
在孩子犯错时,不要将矛盾升级,别和孩子争吵,对于孩子而言,他认为你是要用家长的权威去镇压他,可以等双方情绪冷静后,再和孩子沟通,找到问题源头,再去制定一个双方都满意的方案。
父母要做的不是盲目批评,而是注意事情的本质,寻找解决办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问自己,我怎么做他就不会再犯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都有犯错的权利,更何况年龄还小,各方面还发育不全的孩子。
不允许犯错的孩子是无法成长的,犯错以后改了就好。
上一篇:羊肚菌如何种植?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