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战国时期,秦楚两国关系很差吗?为何项羽要如此激进地报复秦国?
秦国,楚国,项羽战国时期,秦楚两国关系很差吗?为何项羽要如此激进地报复秦国?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但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友谊,只有永恒的的利益。在春秋中后期,晋国是中原的霸主,秦国和楚国结为战略盟友,经常协同作战,遏制晋国。
春秋末年,吴国攻破楚国都城郢都,楚昭王弃都出逃。申包胥在秦国痛苦七天七夜,秦哀公十分感动,于是决定发兵救援楚国。为了表示感谢,楚国把商於之地送给秦国。
顺便一提,楚昭王的母亲伯嬴是秦哀公的妹妹,说起来他们还是甥舅的关系。
其实,秦楚王族之间曾经多次通婚,彼此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像一战时期的欧洲是亲戚打架一样。秦昭襄王嬴稷的宣太后就是楚怀王的亲妹妹。
但血缘的亲近不会妨碍楚怀王和齐宣王结盟,对抗秦国。
不妨碍张仪诱骗楚怀王,解除了齐楚联盟,秦国扣留楚怀王,最终客死秦国。
也不妨碍白起在鄢郢之战中攻破郢都,焚毁楚国宗庙。
屈原自沉于汨罗江,楚国蒙此大恨。按常理说,楚国人会同仇敌忾,联合东方各国,一起反抗秦国的侵略。
在真实的历史上,楚国人是怎么做的呢?
楚顷襄王派春申君黄歇劝秦昭襄王说:楚国和秦国都是大国,如果互相争斗必然会两败俱伤,韩赵魏齐等国很容易就渔翁得利。秦楚之间还不如结盟,一起对付其他国家。秦昭襄王就这样被说服了,秦楚之间又重新缔结了友好关系。
长平之战后,邯郸危机,楚考烈王果断背弃盟约,决定合纵抗秦,秦国受到自东出以来少有的一场败仗。
还是那句话,合于利则动,不合于利则止。国际政治中只有利益,没有友谊,也没有什么深仇大恨。
我不否认,秦国的制度是严苛的,仁义不施,则攻守之势异也,不堪忍受的六国人只能选择反抗。
项羽扛起楚国大旗,反抗暴秦,确实是一项义举。
但是他杀秦王子婴,火烧阿房宫,只不过是制造出了更多的仇恨与毁灭而已,与残暴的秦国又有什么区别呢?他杀死楚王熊心,自立为西楚霸王,只不过是贪欲在作祟罢了。
反观刘邦,入秦以后,与关中的父老乡亲约法三章,安定民心。远见卓识的萧何还特意派人把秦国的图书保留起来,汉朝因此对关东的山形地貌,人口户籍了如指掌。
见微知著,或许这就是为什么刘邦成为了最后的赢家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秦楚关系也谈不上最差吧,春秋时期 秦国还曾出兵,帮助楚国复国,战国时期王族间还有通婚,项羽的恨主要是秦统一后,秦以外的六国实施秦法,各地不能接受,六国人,没有上升空间,朝廷 地方高官等等,其余六国人基本没有机会,秦国人在其余六国人面前作威作福这是可以想象的。项羽的爷爷项燕死于秦灭楚之战,加上少时耳闻目睹,项羽相比于其他人更狠秦国这是可以理解的,相比其他人 项羽更加把对秦王的恨,复加于秦国的普通人身上,哪怕是砖瓦城池,只要是沾着秦字,项羽都会不舒服。这些跟张良 刘邦不同 ,张良恨秦王,但是对秦国百姓他不恨,刘邦更谈不上恨。由此可见 项羽对秦国的恨 与他个人有关,家国情仇交织,焚烧阿房宫 咸阳举火 坑杀秦兵……这些无疑不是渲染他心里的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战国七雄中相较而言,秦国和楚国的关系不算是太坏。在秦国夺取巴蜀之地前,秦楚两国没有太大领土方面的冲突,甚至多有联姻,秦国著名的宣太后芈月是为楚人,秦昭襄王取的也是楚国王室之女。在楚国被吴国攻破后也还是秦国出兵帮助楚国的,至于最终秦灭楚国那是为统一大业的需要,况且秦灭楚国后并没有对楚国进行大肆的屠戮,相比于其它被攻灭的国家算是好的了。
至于项羽在反秦过程中的屠戮,则原因众多并非能全然归因于秦楚两国有多大仇恨的。
项羽对秦的屠戮较大的有两次。第一次是巨鹿大战后在新安把章邯所率领的20万秦军坑杀。对于这次大规模的屠杀,从史料记载来看,也并非项羽本身对秦人有多大仇恨,否则早在巨鹿就杀了何必等到新安才动手。之所以在新安做出屠杀20万秦军的决定是在是因为反秦大军中的六国之人曾经为秦国服役和秦军之间存在的矛盾,秦军人数过多,怕出现反叛局势无法控制,项羽和众人商议后才决定坑死20万秦军的。这实在是出于形式所迫,并不能归因于秦楚之间有多大矛盾上。
第二次则是项羽率大军进入关中之后,对秦国的宗室进行了一番屠戮。对于这次的屠戮恐怕主要因素还是在于反秦起义虽然打败了秦国,秦王也投降了,但秦国宗室尚在,秦国的根据地尚存,他们经营数百年了不免存在着再次复燃的可能性。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