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神话爰情故事是反抗封建社会的吗?
意淫,都是,爱情神话爰情故事是反抗封建社会的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我第一次听中国神话,是某个夏夜的晚上,坐在乡下老屋门前,听叔公讲述的。
当时听起来很美好。后来看了文字,有点三观碎裂。
七仙女时看到牛郎把仙女衣服藏起来时,觉得不可思议。太不要脸了,居然藏人衣服。为什么七仙女没了衣服就要嫁给董永?难道不是古代那种失节了就要嫁的思想在发挥潜在作用么?而且,身为一个仙女,仅仅因为衣服被藏起来就嫁了,这是什么没用的神仙啊?难道不该惩戒一下小人吗,明明是在助长歪风!难道董永长得非常俊俏?要不然难以理解看惯神仙人物的七仙女看得上一个农村放牛郎——请注意,古代的农村放牛郎真的不可能怎么美好。明明是通过卑劣手段留下来的,还挺像拐卖妇女的情节:买了妇女藏起来不让人家走让人家给你生儿育女,后来人家家人找过来了还说人家狠心要让你妻离子散。所以,看书后,我理解不了这个故事。反什么封建呢?都没看出有哪里值得称道的,还偏偏要给七仙女立一个不爱天庭爱人间的人设——如果真能采访七仙女,我想她未必不爱天庭。没有自由恋爱没有男女平等,父母反对这多正常啊搁现在也没有哪个父母能同意女儿嫁这样的人,而且,更别说七仙女未必自愿的。
至于八妹百花仙子花千骨都是现代人杜撰的,哦,《镜花缘》里的百花仙子就是一个神仙下凡历练的故事,真心看不出有什么反封建了。
至于白牡丹吕洞宾的故事,小说《东游记》和电视剧的《东游记》完全是两个版本。小说里吕洞宾就是一个贪花好色之徒,嗯,两人之间的故事其实挺污的,感觉和爱情没啥关系。
至于三圣母,就更谈不上什么反封建了,而是一个老套的风流才子遇上绝色佳人人财都赠的故事,古代话本最爱这种美女和财兼得的故事。唐代《广异记》中,三圣母隐瞒身份出钱出人和书生来了一段乐不思蜀的生活,还不忘叫书生另娶贤良因为人仙不可长久。至于其他版本,终究脱不了佳人才子的俗套。大概,写书的书生们都爱意淫这一套。
总的来说,请记住,这些神话话本,写作的都是男子,从男子角度幻想才貌俱佳的女子对他们以身相许。而民间传说,更加直白坦诚的表达出男人的意淫,谈不上什么反封建,都是现代人解读的。之所以传唱至今,也不过是娱乐精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应该是这样的。因为过去封建礼教的限制,束缚了一些青年男女的婚姻自由,使人两性的欲望得了不合理的压抑,所以有人就通过想像去创造一些自由恋爱的情节,神话爱情故事就诞生了,从本质上讲它确实是对封建礼教的反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一定的。神话故事总之都是美好的。给人带来美好的生活,盼望和美好的向往。有的时候也是对。一些社会上的邪恶势力的抨击。神话故事的主题。就是。恶人,终究不得好报好人最后绝对得福报。邪恶绝对压不倒正义的力量。正义最终还是要占上风。正义一定会胜利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是,安天下安社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能说一点没有这种思想成分,但肯定不是主要的。
神话爱情故事从根本上讲反映了广大普通民众对于爱情的一种向往,当然也有对现实生活当中一些内容的不满。不过前者是主要的,后者是次要的。
解放以后,政府出面组织了对于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课程。针对人文社科领域,强调要用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当时苏联式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最主要的理论分析工具。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传统文学的研究,就不能再使用中国传统的方式方法以及从晚清时期传过来的西方的学术工具。
苏联式的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把所有一切社会活动都视为阶级斗争的具体反应。在这种模式下,一切问题都变成阶级问题,而人在这个过程当中的特殊背景情感影响,通通都不予考虑一切,始终以阶级地位和阶级利益来作为分析。很显然这套模式单调粗糙而且脱离现实,但是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被广泛应用到了人文社科领域。
一直到改革开放前,中国的人文社科领域研究一个普遍的特点就是宁左勿右,在这种情况下动辄上纲上线是一种普遍现象。对于神话的解读自然也是如此。
改革开放以后,各种西方新式人文社科思想工具开始引入国内,学者们对于文艺作品的研究,开始有了更多元化的思考。但是这种反应,并没有传导到一般的民众。而早期的痕迹在当代社会依然非常明显,尤其在中小学语文和历史教科书当中,这就对一般民众形成了深远影响。
总的来说,这实际上是特定年代下的一种普遍现象,并不是单纯针对神话故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