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一天,我不再因为书中的人物或喜或悲,是不是说明我长大了呢?为什么?
书中,人物,自己的有一天,我不再因为书中的人物或喜或悲,是不是说明我长大了呢?为什么?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有一天,我不再因为书中的人物或喜或悲,是不是说明我长大了呢?为什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成长的路上,一本好书就是一个无言的老师;一本好书就是你的指路明灯。她给你启蒙教育,她教你怎么做人,她是通往心灵深处的钥匙。如果有一天,你不再为书中的人物或悲或喜,不是说明你长大了,而是你已经经历了,尝试了。或许正在路上拼搏,或许已经成熟了,又或许走到尽头,不悲不喜,不争不抢,无欲无求。看淡红尘情缘,看破世事沧桑,内心无比荒凉。一切都成过往,还拿什么谈悲伤;一切都灰飞烟灭,喜又何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麻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一天,我不再因为书中的人物或喜或悲,并非说明我已经长大了!
因为人是有思维能力的。不然的话,要么是书中的人物刻划得不生动活泼,不栩栩如生,打动不了我;要么是自己在阅读时心不在焉或者是自己丧失了形象思维能力。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本书,不仅是一个故事,也是一场百味人生。
当我们翻阅一本书时,便是让自己走进那书中的人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一次次与书中的悲喜相遇,这时会有动容落泪者,但也有人会觉的这些悲喜如人间烟火处处是,不足道也。
你说,当对一本本书没了悲喜那是长大,那这样的长大不妨说是麻木。就像让一名幼年的孩子如果去读《百年孤独》、《分成两半的子爵》等书籍,我想他们多数也不会出现悲喜,甚至都翻不了几页吧,那么这能说这是长大的表现吗?
所以我个人觉的,若书中的悲喜不能让你心起波澜,那么更多的原因应该归结与心境与书境未能交融在一起,那么这样的阅读变会变得乏味,甚至会徒增烦恼。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看破红尘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说明你对生活不太敏感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们会被周边的人和物影响,会被书中的情节感染是因为我们长大了,而不是因为长大对书中的情节或喜或悲。看到那些动人故事能感同身受,正说明我们身临其境,曾经有过,经历过类似甚至同样的遭遇,为什么说年少不懂李宗盛,再听已是曲中人。充分说明,这是我们成长的象征。
人可能随着年龄增长变得从容,但同样会变得感性变得对很多事情感同身受!看到那些来来往往,那些林林种种总觉得像是在演绎自己的风景,一切都只因为我们经历的多了,看得多了,从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就能感受他的内心,他的不易,生活正是如此,那些书中,电影中让我们励志,让我们悲伤,让我们情绪跟着跳动的都是人生,一份被我们读到内心的人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个人不因书中的人物或悲或喜,不能绝对说是长大了。因为一个人看书所得到感受是出于你当时的心境而定的,你开心的时候看书,会觉得通透,你快乐的时候看书会觉得轻松,你难过的时候看书会多半会因人物的悲伤而感同身受。所以,单纯说不会因为书中人物的悲喜而称自己长大了,过于片面,思考的不够深刻,问题看的太窄。
上一篇:网上传北控教练马布里因成绩惨淡要下课,真的吗,你怎么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