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该不该和老人讨论死亡的话题?该怎么谈?
老人,这个问题,父亲该不该和老人讨论死亡的话题?该怎么谈?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午好!看了你这个问题很想和你讨论一下,因为我感觉这个话题很有意义,生老病死,是每一个人都回避不了的,也是每一个老人都要必须面对的。所以,这个问题我觉得有必要讨论,希望能从中给更多的老年人一些开悟,使他(她)们都能够坦然,乐观地接受这一自然规律。
那么,这个问题该怎么谈起呢?
或许,咱可以先从台湾作家琼瑶这里说起。
记得琼瑶曾说过,当她的身体不再受她的大脑指控的时候,也就是咱常说的,人不能自理的时候,她会选择快乐的死亡,没有痛苦的离开这个世界。
琼瑶是个名人,她的回归想法好多人都知道。但是,作为我们大多数平凡的百姓,难道我们就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吗?答案是肯定的,或多或少的大家都会想过这个问题。
作为地球上的人类,有生就会有死。历史以来,中国最长寿之人陈俊,他的生命从唐朝一直活到元朝,活了443岁,还有近代的太极大师张三丰,他也活了212岁,即使这样,最终也难逃宿命,所以,死亡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迟早要接受的现实。既然这样,我们面对死亡还有什么可恐惧的呢?我们还有什么道理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呢?为何还不把这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快乐中去呢?好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更有价值,从而更有幸福感?
所以,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生不如死。没有任何生命意义,没有任何生命介值,在痛苦中活着的人才是最悲哀和可怕的。
介于此,我希望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够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正确对待人生观,全身心地融入到大自然的怀抱里,享受生命舒与我们的大好时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贪生怕死,人尽皆然!
人到老年,最忌讳的可能就是死亡吧!但死亡又是自然规律,是谁也不能逾越的最终结局。
但害怕死亡,又可能是老年人的心理恐惧问题,淡化对死亡的恐惧,有利于轻松地生活,或者说,因淡化死亡,反而更有利于身心健康。
那么如何与父母谈论这个话题呢?这是一个高难度的问题,因为老年人对此太敏感。如果要谈的话,我以为,还是通过佛教的或道教的观点来谈论这个问题,更容易让老年人接受。
我们知道,人到了老年,不是近佛,即是近道,而佛道文化在这方面都有临终关怀的说法,从这个角度介入,能使人坦然接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个人认为要讨论必须自己明白让老人也明白。如果内心不接受害怕,越来越恐惧一天老一天,恐惧身体有病和死亡。其实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能接受就心里坦荡安然自在。不接受就是心里拧巴。其实不愿接受这些事实也挡不住。所以就痛苦就挣扎,反而对身心不好。说个真实的事儿吧:香港有个朋友的父亲在做体检的时候发现是癌症晚期。那年他父亲60岁,他父亲拒绝治疗,出医院那一刻他坐在医院外面想了好久。后来对家人说\"回家\"。医生说他还有三个月的时间。他从那一刻起放下了所以包括家人和金钱。这仅有的三个月要为自己而活。不在牵挂家人不在执着得失。他洒脱的想吃想喝,就和朋友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心里不在担心什么不在害怕什么。他三个月没有死,他以为医生搞错了。后来一年两年。他不在盼望死的到来。他心想还是顺其自然吧。死活都不执着了。就这样洒脱的活了10年。他没有去医院复查过,后来70岁那年死于车祸。还有一个是河南平顶山医院一个真实的事,两个同姓名的人拿错了结果。一个是癌症晚期,一个没有什么病。只是互相拿错了结果。结果是没病那人死了。癌症晚期那人还活着。这个事情说明心理健康最重要,越怕越对身体和病情没有好处。了解人生自然规律,自然而然的接受不畏惧病和死亡对身体和长寿都有一定的帮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还真跟公公,婆婆,老妈闲聊过这个问题,唯独没跟老爸聊过……
因为我是妈妈的老闺女,虽然结婚这么多年了,每年偶尔就回两三次家,但是一到家准会先给老妈一个大大的拥抱,她每次特别高兴。老妈为人特别善良随和,性格开朗,在小区人缘很好。有一次聊天,看到老妈满头花白的头发还有些干枯,莫名有些伤感,突然不经意的问了句:妈,你怕死吗?老妈愣了一下说:有啥好怕的,一辈子没做过亏心事,谁不死呀,大家都一样。然后我们都呵呵一笑,就聊別的了。
跟公公婆婆聊这个话题,是因为有一次他们参加完老战友的葬礼回家后,我做好饭喊他们吃饭,饭桌上说到老战友葬礼上的一些细节,很自然的聊到这个话题,他们表现的很平静,记得婆婆当时说了句:生老病死,谁也没办法,怕有啥用。公公平时少言,只是笑了笑,又叹了口气。
老爸性格暴躁,常年有病,没聊过这个话题,怕惹他生气。
其时,当时我的直觉告诉我,他们对死是怕的。只是他们不愿意说,而我,是怕听见他们说……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