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太平天国李秀成打仗作战能力怎么样?
太平天国,江南,大营太平天国李秀成打仗作战能力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太平天国李秀成打仗作战能力怎么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李鸿章对李秀成的评价很到位:不甚耐战,而最多狡谋。
回顾李秀成的军事生涯,他的表现反差极大!
有时,他表现得像一个超级天才,有时,却表现得令人匪夷所思!
这种反差,正是因为他军事能力上的不平衡。
用兵多谋
李秀成用兵的谋略确实很高。
1、擅长协调多方共同作战;
石达开出走后,太平军因为失去统一指挥,一度陷入各自为战的窘境。
李秀成主动联络陈玉成,创造性地发展出了“会议协同”的合作方式,即:各军区领导一起开会,形成统一的作战部署,然后各自行动。
在这个协同作战体系中,陈玉成是主战兵团,李秀成是策划者。
这种策划的难度极大!
一方面,各自作战必须形成合力,否则打不出效果;
另外一方面,由于太平天国后期的各将领已经形成了各自的利益,要想让“局部服从整体”,人家不配合!因此,策划又必须符合各个局部的利益!
不过,李秀成的策划完成得很到位,这种协同作战机制一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给太平天国打出了一个短暂的“复兴之像”。
2、作战多谋;
江南大营曾围困天京多年,兵力雄厚,营盘稳固,很难攻破。
李秀成取围魏救赵之计,佯攻杭州,在吸引清军来援后,又回攻江南大营,一举解天京之围。
而且,李秀成在兵力占据绝对优势时,也不用蛮力“强推”,而是“用计”。
攻苏州时,李秀成数万大军,苏州城不过2600多人。李秀成依然采取佯攻调虎离山,从胥门突破,巧取苏州。
总的来说,不管李秀成的优势多么明显,他很少用蛮力,多是打的巧仗。
3、注重攻心;
李秀成用兵,注重从心理上瓦解、分化敌人。
一方面,他的檄文,很少提到上帝会之类的东西,多是提满清的无道与腐朽,
一方面,他厚葬王有龄,积极争取清朝官员、士绅的争取。
若干年后,梁启超还盛赞“李秀成不杀赵景贤,礼葬王有龄”之德。这些攻心之术确实有可能分化、瓦解敌人,尽可能降低敌人的抵抗力度。
同时,在他经营的苏杭地区,出现了不少前清的官员、士绅协助太平天国管理地方。
坦白地说,如果不是太平天国天生的问题,李秀成这种攻心之法,确实是“取天下之道”。
使以秀成而居洪秀全之地位,则今日之域中,安知为谁家之天下耶?——梁启超。
不甚耐战
另一方面,李秀成在一些战役中的表现有些“丢人”。
羊马栈,李秀成离曾国藩大营仅60余里!当时,李秀成兵力有2万,附近太平军合计不下10万!而曾国藩防御空虚,附近清军也不过1万多!
曾国藩本人都吓得写了遗书,安排后事!
可是,李秀成却被鲍超3000人小挫后,就“当即改道”。
这件事情,人人纷纷议论:李秀成是不是不想出力解围安庆,尽打滑头仗!
其实,李秀成是真不会打硬仗!
雨花台,李秀成围攻曾国荃,李秀成有数十万大军,而曾国荃,本就不过3万人,又经瘟疫残害,能战之士不过数千!
可是,李秀成卯足了劲打,就是打不下!
天京城破前一夜,李秀成已经发现了湘军在太平门外装药,他派千余人伪装成湘军前去破坏,几近成功。可是,在清军紧急堵截之下,还是不敌,退回城中。
在这些战例中,李秀成都并非输在谋略不足,而是缺乏“坚持最后五分钟”的狠劲,因此,每每到了关键时刻,功亏一篑!
一点个人看法
李秀成战败时,只有41岁。作为一个统帅,仍有进步空间。
而李秀成“不耐战”的缺点,并非不可克服。
李秀成,早年以“办事勤勉”被提拔。但他没有过多参与西征作战,后来,长期在天京周边战事,因此,一直缺乏与湘军这种“霸蛮”对手作战的经验。
因此,当他开始与湘军、淮军作战时,显得不适应,显得“不耐战”是正常的。
如果时间允许,这种不适应未必不能克服!
可惜,太平天国的各种问题多如牛毛,其迅速败亡,几乎不可避免!
李秀成,再没有机会把自己的宝剑磨砺得更加锋利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作为太平天国后期的军事领袖,从一个农民到一个统帅百万大军的大帅,身经百战、金戈铁马,战功赫赫,关于他人生的评价,众说纷纭,但依旧不影响,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人物。
在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运动中,他确实有许多过人之处,论军事才能,他可能比不上攻城略地的陈玉成,但他治国抚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无人可比,比如,他优待俘虏、爱护百姓,利用洋人武器和战术对付洋人,接受洪仁轩的西方学术知识等,他的许多作为,深得民心。
要论作战能力,从他的战绩看,是最有说服力的:
1858年三河大捷,全歼李续宾部湘军;
1860年二破江南大营,克常州、无锡、苏州、嘉兴,建立苏福省;
1861年克杭州、绍兴,建立天浙省;
……
李秀成的军事能力,很难一言以蔽之,不少人看待他领导的战役,结论是,他常常以少胜多,另外,彼时清政府的军队不堪一击,这些说法缺乏客观性,李秀成不仅和清军作战,同样也和洋人作战,为此种种,梁启超对李秀成给予过很高的评价,说:“假设洪秀全有李秀成之见识和能耐,清政府必亡于太平天国”。
我却认为,李秀成有过人的军事、政治才能不假,但他的农耕社会影响下的思维法则,同样导致了他犯下诸多蠢笨的错误,诸如,因为与陈玉成的个人恩怨,相互排挤,影响合力抗敌的大局;为保存实力,迟迟拖延和不尽力导致南京失守;草率北征,仓促退军,导致主力损失殆尽等等。也正说明其私心过重,功利欲望过强,实为一个军事领袖的致命硬伤,这可能也是他最后失败的症结所在。
然而,他在最后的自述中,仍将失败的原因全部推脱至他人,对自己毫无反思之意,是令人遗憾的。
上一篇:有没有中《琅琊榜》的毒,感觉自从看了这部剧,看其它的真的没意思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