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李少春个人简历(资料简介及图片)
农历,艺术,京剧李少春个人简历(资料简介及图片)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李少春 - 艺术特色
李少春老生宗余派,武生宗杨(小楼)派,被视为文武兼备,不可多得的人材。他幼功极为扎实,戏路宽广,博采广取,勇于创新,虽然宗余、宗杨,但不拘泥成规,善于体察剧情,运用技巧、程式刻画各类不同人物。文戏唱腔韵味清醇,身段优美,表演细腻;武戏长靠、短打皆精,武功精湛,开打迅疾干净;演猴戏气度飘逸,身手矫捷,对武打套路多有创新。
他的艺术是南派家学和北派师承的融会结合。的确是艺兼南北、文武皆精。他自幼就富于创新精神,而在学到了杨(小楼)派与余(叔岩)派的艺术真谛以后,他的艺术创新更走上一条正确轨道,那就是将继承传统与在此基础上的革新创造结合到相当完美的境界。这样,他的新创造让你觉得仍然是杨派、余派的风格;而他演的老戏,又让人觉得韵味醇厚却无陈旧之感。余派演唱富于韵味,讲究四声,李少春固然严守师训,但与此同时,他又虚心学习麒派刻画人物细致逼真的方法,也大胆吸收马派演唱中潇洒飘逸的特点。武戏则在杨小楼派的基础上,将盖叫天派艺术的优长融化到自己的表演之中。这种学习、吸收和融化都服从于一明确的宗旨,演戏要演一出新戏,李少春总是首先把握角色的内在精神气质和外在风貌特色,然后从丰富的传统技巧中去选取恰当的表演手段,因人而别,从不哗众取宠,单纯卖弄技巧。因此,每戏演来均有血有肉,耐人寻味。
李少春十分注重剧目的思想意义。抗战时期,他和翁偶虹合作,编演了《文天祥》。剧中他饰演的文天祥,从人物出发,在余派基础上吸收了麒派激昂慷慨的念白方法,金殿斗贾似道一场,在紧张的舞台节奏中青现人物的一腔激愤忠贞,形象地歌颂了文天祥不畏权奸,坚持抗敌的爱国主义精神。1946年初,李少春又排演了翁偶虹编写的《百战兴唐》。李少春在剧中扮演三个人物。前部用老生行当饰梨园乐师雷海青,戏的中部李少春饰武将南霁云,属武生行当。元帅张巡由著名演员袁世海扮演。戏的后部李少春饰郭子仪,戴白满,扮相威严大气,开打干净利索。
解放前夕李少春和袁世海合演的《野猪林》就已唱红南北屡演不衰。这本是杨小楼和郝寿臣合演的剧目,由吴国荪编剧,分上下两本,前本《野猪林》,后本《山神庙》。李少春请翁偶虹帮助重新修改剧本将两天的戏合并为一台晚会。为了让《野猪林》更臻完善,多少年来李少春呕心沥血,进行了新的创造。比如和鲁智深菜园结拜以后,林冲的舞剑便是李少春从武术太极剑化用过来的。又如“白虎节堂”针锋相对的念白,长亭夫妻哭别的歌唱,都较之原来的演出有所发展。《野猪林》中[高拨子]唱段的运用更是李少春的一大尝试。过去北方的京剧很少唱“拨子”,李少春却从林冲这一个人物出发,大胆采用[拨子]唱腔,增加了发配路上的悲凉气氛,唱中夹以甩发、翻滚、夺棍等身段,更是精彩绝伦,独具一格。再如结尾“山神庙”一场中的开打,李少春设计了一个人徒手打入个人的身段。手中没有兵器,脱下衣服甩出去抵挡,这是学习西方电影蒙面大侠的打法。新的艺术创造从来都是最有征服力的,观众被《野猪林》征服了。一九六二年该剧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摄成彩色戏曲片时,李少春对剧本又进行了一次修改,增加“问苍天”的唱段,更充分地抒发了林冲蒙冤受屈满怀压抑的心境,对于全剧“逼上梁山”逼的主题也就体现得更加突出。
在建国初期新排的《将相和》中,李少春大量吸收了马派的表演和唱法。成功地塑造了蔺相如这个由普通舍人一跃而为赵国太宰的古代英雄形象,表现了他既具有远见卓识敢于冒险入秦的胆量和智慧,歌颂了他能以大局为重,甘愿受屈蜃团结廉颇的胸怀和气量。唯其如此,京剧《将相如》才能成为常演常新的保留剧目,而李少春、袁世海两位艺术家珠联壁合创造的蔺相如、廉颇舞如形象已经成为宝贵的艺术财富并将永远留存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响马传》是一和五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年大庆的献礼剧目,李少春饰演秦琼,扮相独具特色,素罗帽、青褶子、厚底、背插双锏,一脸英武的气概。《响马传》在中和戏剧院演出时,周总理亲自到后台向演职人员祝贺,并推荐此剧去中南海为毛主席演出。周总理还说:以后我给你们请谭富英演徐茂功,裘盛戎演单雄信。由此可见,周总理非常关注一个戏的演员阵容。遗憾的是,李少春的身体逐渐多病,《响马传》许久未演,不曾实现周总理的愿望。
李少春开创了把京剧老生与武生的艺术融合在一起的艺术流派。这一流派的特点是既能像正宗老生那样胜任成套大段的各种板式的唱腔,唱得字正腔圆,感情深挚,韵味醇厚;又能有长靠、短打武生那种威武气势和飒爽英姿的功架、身段及武功技巧。《满江红》、《野猪林》、《打金砖》就是他的艺术流派代表剧目。尽管由于他弃世过早,还没有来得及广收门徒,甚至没有把“李派”这个旗号打出去,但实际上,后来的演员,走他这个路子的人很多,在舞台上声势相当大,虽然没有以“李派”相标榜,但实际上做了“李派”的传人。当然,这是十分艰难的,因为这要求极深的、全面的功底和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应当说,在当今的舞台上,李少春的艺术流派还是有传人的。其中的佼佼者如俞大陆、李光、李宝春、李浩天等。李少春为京剧艺术的发展,确实做出了极其卓越的贡献。
李少春 - 代表剧目
李少春常演老生剧目有《战太平》《定军山》《空城计》《珠帘寨》《断臂说书》《打棍出箱》《红鬃烈马》《击鼓骂曹》《宝莲灯》《洪羊洞》《打渔杀家》《打金砖》等。常演武生剧目有《挑滑车》《两将军》《长坂坡》《战冀州》《恶虎村》《三岔口》《武松》《连环套》《八大锤》《金钱豹》等。常演猴戏有《水帘洞》《闹天宫》《智激美猴王》《五百年后孙悟空》《十八罗汉斗悟空》等。新编、改编之代表剧目有《野猪林》《响马传》《将相和》《满江红》《云罗山》等。现代戏有《白毛女》《红灯记》等。
李少春 - 相关唱段
一路上无情棍 大雪飘扑人面 白虎节堂念白 恨薛刚小奴才不如禽兽 店主东带过了黄骠马 号炮一响惊天地 八十棍打得我冲天愤恨 见喜儿沉沉睡得稳 阎王逼债鬼临门 休忘杨家干城将 两国交锋龙虎斗 张公道三十五六子有靠 听谯楼打初更玉兔东上 妈教儿做一个刚强铁汉 王离了龙书案好言奉敬 辅赵邦用心机深思苦想 哗啦啦大炮一声响 习天书学兵法犹如反掌 金钟响玉兔归王登九重 奉王旨意到秦邦 灞陵桥一杯酒难辨恩怨 当年结拜二贤庄 夫妻们对坐饮琼浆 汉刘秀在后宫神魂难稳 明月下催动了黄骠马 一时间也难把道理说清
李少春 - 大事记
1934年9月,农历甲戌年:李桂春父子和云艳霞赴武汉演出1938年7月,农历戊寅年:天津中国大戏院举办“夏季游艺会”1939年2月14日,农历戊寅年十二月廿六日:1939年同义会济贫义务戏第二天1943年6月1日,农历癸未年四月廿九日,10时:余叔岩丧礼举行1945年10月31日,农历乙酉年九月廿六日:庆祝蒋主席六秩华诞国剧大公演1946年,农历丙戌年,秋:秋声社抗战胜利后赴沪演出1946年11月,农历丙戌年,月底:李少春二次赴武汉演出1947年5月,农历丁亥年:高盛麟、李少春、谭富英在沪打擂台演出1947年9月12日,农历丁亥年七月廿八日:杜月笙六十华诞南北名伶义演第十天1948年12月14日,农历戊子年十一月十四日:袁世海“抗交兵役费、妨碍兵役工作”一案被宣判无罪1949年7月2日,农历己丑年六月初七日: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1949年7月28日,农历己丑年七月初三日,9时:中国戏曲改进会发起人大会举行1949年10月27日,农历己丑年九月初六日:起社剧团成立1950年6月1日,农历庚寅年四月十六日:新中国实验京剧团成立1950年8月29日,农历庚寅年七月十六日:《新戏曲》月刊编委会召开“如何建立新的导演制度”座谈会1954年,农历甲午年:京剧上海武生大会举行并评出“四大武生”1955年,农历甲午年,年初:1955年初怀仁堂京剧演出1955年1月10日,农历甲午年十二月十七日:中国京剧院成立1956年5月30日,农历丙申年四月廿一日,晚:中国京剧院首次赴日本演出第一场1956年8月1日,农历丙申年六月廿五日:中国艺术代表团1956年出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巴西1958年3月,农历戊戌年:中国京剧院首演《白毛女》1959年2月,农历己亥年:中国京剧院与北京京剧团联合首演《赤壁之战》1959年4月29日,农历己亥年三月廿二日:北京市文艺界抗议帝国主义和印度扩张主义分子干涉我国西藏问题座谈会举办1959年6月3日,农历己亥年四月廿七日:马连良收梁益鸣为徒1960年4月,农历庚子年:中国艺术团1960年赴中美洲三国和加拿大演出1961年8月10日,农历辛丑年六月廿九日:梅兰芳公祭举行1961年12月16日,农历辛丑年十一月初九日:周信芳收李少春、李和曾、徐敏初、明毓昆为徒1962年3月,农历壬寅年:张君秋、高盛麟“走马换将”
上一篇:潘秀琼个人简历(资料简介及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