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李少春个人简历(资料简介及图片)
农历,艺术,京剧李少春个人简历(资料简介及图片)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少春(1919―1975),河北霸州人,出身梨园世家,工武生、老生。诞辰:1919年11月4日,农历己未年九月十二日;逝世:1975年9月21日,农历乙卯年八月十六日。父李桂春(艺名小达子),多才多艺,善于创新,是著名的南派演员。他的妻子侯玉兰为著名程派弟子。,
李少春 - 简介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少春,河北霸州人,出身梨园世家,工武生、老生。诞辰于1919年11月4日,农历己未年九月十二日;逝世于1975年9月21日,农历乙卯年八月十六日。父李桂春(艺名小达子),多才多艺,善于创新,是著名的南派演员。他的妻子侯玉兰为著名程派弟子。
李少春 - 艺术经历
李少春自幼在上海家中受到艺术薰陶与严格庭训,逐渐养成良好的艺术气质。为了培育少春成材,李桂春不仅亲自传授技艺,而且广延名师。李少春7岁(1926)开始从师沈延臣练功,11岁(1929)又请杨(小楼)派名教师丁永利和余(叔岩)派名教师陈秀华,到家里指导少春正式练功学戏。少春十分勤奋刻苦,无论寒暑,每天学、练十三四个小时。他虽不曾进过科班,但由于家中督责严苛,备尝辛苦,终于打下深厚功底,练就一身功夫。
1931年,少春从上海北赴天津。1932年13岁,正式登台演出,随后,往济南、南京、武汉等地巡回献演,最后重返上海。据翁偶虹、李幼春所记(分别见于《京剧谈往录续编》和《戏剧论丛》(1982年第2辑),少春曾于34年(时年15岁)在上海与梅兰芳同台合演《四郎探母》,得到梅兰芳的称许与观众的欢迎。
1937年6月、8月,少春在津演出,声誉大起,一跃而成头牌演员。但他并不自满,于同年秋季到北京正式拜丁水利为师;不久,又拜在余叔岩门下,成为余的入室弟子,得到余的亲灸真传,并常与同门师姐孟小冬切磋技艺。李少春的表演艺术得到飞跃的发展。此时的北京剧坛,杨小楼已经逝世,余叔岩也已息影舞台。李少春驰骋于京、津、沪的舞台上,宛如一颗新升的明星,在他身上闪耀着杨、余的艺术光辉。
在1938―1948的十年里,他是以演余派戏和杨派戏为主,通过舞台实践,他对杨、余艺术的真髓,掌握得更为深入、透彻,戏演得更为传神。正是在吃透杨、余表演艺术这个传统的基础上,他迈开了阔大的革新步伐,开始走上把编演新剧目与舞台艺术革新结合起来的道路。1945年,他创作、排演《文天祥》。这是个新剧目,剧本是以电影为依据自行改编的。李少春饰演文天祥,唱、念、做派自然还是余派路子,但在文天祥金殿斗贾似道的一场中,文天祥义正辞严,怒斥奸佞,根据剧情与表现人物感情的需要,李少春的道白,就在余派的基础上,吸收了麒(麟童)派那种斩钉截铁、铮钺铿锵的念法。舞台上的文天祥,更显激昂慷慨,气势夺人。1946年,他在上海演出翁偶虹创作的新戏《百战兴中唐》。他在剧中,前演雷海青,中演南霁云,后演郭子仪,充分发挥了他文武兼能的特长。在前场演雷海青的唱、念中,在余派基础上,吸收马(连良)派艺术特点,加以融合,不显斧凿痕迹。《百战兴中唐》在上海的演出,由于角色整齐(袁世海、叶盛兰、叶盛章、李玉茹等都参加了),大受观众欢迎,内行也表赞赏。李少春在艺术创新的道路上,步伐更加坚实而勇往直前。他开始自己主持、编演新戏。《野猪林》就是他的传世之作。1948年,他在杨小楼的《野猪林》的基础上,自己创作了新的剧本。从立意、框架、场景的设置,情节的贯串,人物的刻画。剧中角色的唱、念安排等等,都是李少春自行构思、设计,只是最后请翁偶虹代为填写或润色了唱词。虽是个人新创作,但是,第一,很尊重传统,尊重师承;第二,很注意吸取别人意见、建议。在编演过程中,得到袁世海很好的合作,而且,毕恭毕敬地征求了当初与杨小楼合演此戏的合作者郝寿臣的指点,得到郝的赞同与支持。这样,这个新剧目在剧坛上大放异彩,1949年在上海,连续演出70余场,上座始终不衰。
1949年初,北平解放。当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从1949年到1951年,李少春从成立私营的起社,通过民办公助的新中国实验京剧团,很快转为中国戏曲研究院京剧实验工作三团。1955年成立中国京剧院,李少春被任命为中国京剧院第一团团长,并于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参加国家剧院后的李少春,艺术上更为成熟,创造精神与创造能力更为旺盛,形成了艺术上新的高峰。他与翁偶虹、袁世海等结成艺术集体,连续编演新戏。主要有:《云罗山》,1950年;《将相和》,1950年;《虎符救赵》,1951年《大闹天宫》,1953年;《响马传》,1959年;《满江红》,1960年;《战渭南》,1963年。其中《将相和)获得第一届全国戏曲会演的一等奖,而且以其思想意义的深刻,艺术质量的精湛,得到普遍赞赏,影响很大。《响马传)是把余叔岩《洗浮山》中一些表演艺术精华巧妙地移用过来,又吸收了蒲剧、梆子《观阵》中的表演,所以此剧在艺术上达到很高水平,当时作为中国京剧院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十周年大庆献礼的剧目。而后,常演不衰,成为后人纷纷学演的保留剧目。始创于1948年的《野猪林》,进入50年代演出更盛,得到更广大观众的热爱。因此,于1962年,将此剧搬上银幕,成为能够常供后人欣赏而长期传留下去的艺术珍品。《满江红》塑造了京剧舞台上最有光彩的岳飞形象。传统京剧中出现岳飞的戏不算少,如《镇潭州》、《八大锤》、《挑华车》等。但岳飞的形象并不鲜明,留给观众的印象并不深刻。李少春则在《满江红》中把这位精忠报国而饮恨千古爱国名将的英雄性格塑造得生动丰满,光彩照人。通过他精湛的唱、念、表演,把岳飞一生的悲壮情怀,抒发得淋漓尽致,赢得后人的同情与景仰。《战渭南》中,李少春塑造了反面人物韩遂的特殊性格。他没有着意丑化这个人物,而是忠实于历史的生活逻辑和人物的性格逻辑,运用老生的唱、念、动作,特别是运用眼神来做戏,传达人物的内心感情,把这个首鼠两端、懦弱、自私而又诡诈的人物的精神世界揭示得入骨三分。这个戏,由于当时政治上的某些禁忌,未得公演问世。但李少春通过这个戏再次展示他那高超的艺术才能,进入更高境界。
从1958年起,李少春的艺术创造开辟了新的领域,即在京剧舞台上塑造近代和现代人物的舞台形象:1952年《宋景诗》中饰宋景诗;1958年在《白毛女》中饰杨白劳,在《林海雪原》中饰少剑波;1959年在《柯山红日》中饰杨帆;1964年在《红灯记》中饰李玉和。这中间,最突出的是《白毛女》和《红灯记》。《白毛女》可以说是京剧表演现代生活的经典作品。李少春饰演的杨白劳,以其深刻、丰富的精神内涵与精湛优美的唱、念表演,成为融化运用京剧固有表演手段塑造现代人物的典范。《红灯记》中李少春的创造更为突出。李玉和这个工人形象是京剧舞台上一个崭新的英雄人物。李少春演出了这个新型英雄的时代风貌与高尚的英雄情操,而在形式上、艺术手段上又是完全京剧本身的,是彻头彻尾的京剧味道,丝毫没有因为与京剧表演艺术规范别扭而带给人们以不舒服、不协调的感觉。李少春不仅自己演好李玉和,并且为整个戏的艺术处理,为其它演员的表演创造,积极出点子,提建议,做出重要贡献。但就是这样一位京剧现代戏功臣,却在十年浩劫中横遭迫害,终于1975年赍志以殁,时年仅56岁。
上一篇:潘秀琼个人简历(资料简介及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