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油茶怎么做?
油茶,侗族,茶叶油茶怎么做?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油茶怎么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熬适量的米糊,然后在熬好的十米糊中放入油辣子,花椒十粉,榨菜未,葱花,香菜,刚刚炸好的黄豆撒在上面,这样重庆油茶就完成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问应该是茶油的工艺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油茶北京也叫油炒面,是一种点心,有点心店里有卖的,也可以在家里已经做,做法,准备面粉,放炒锅里面用小火慢慢炒,不断翻炒,炒到面粉成金黄色,取出趁热加适量香油,有的加牛骨髓油,但自己做太麻烦就用香油代替,也很好吃,再放入炒好的核桃仁,瓜子吃多了,熟芝麻,糖,吃的时候先用少量温水调开,再用滚开的水冲开,不断搅拌,做成糊状,就可以吃了。香甜暖胃,充肠适口,是不错的点心,但它是高油高糖的,最好还是少吃点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问应该是茶油的工艺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熬适量的米糊,然后在熬好的十米糊中放入油辣子,花椒十粉,榨菜未,葱花,香菜,刚刚炸好的黄豆撒在上面,这样重庆油茶就完成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打油茶
打油茶亦称“吃豆茶”。瑶族、侗族传统待客食品。流行于湖南、贵州、广西等地。用油炸糯米花、炒花生或浸泡的黄豆、玉米、炒米和新茶配制成。有的还加葱花、菠菜、猎肝、粉肠。侗族在不同的场合吃不同的豆茶。
中文名
打油茶
亦称
“吃豆茶”
流行
湖南、贵州
用料
花生米、玉米花
起源
汉、壮、瑶、侗等族饮食习俗。传说起源于唐代。把糯米蒸熟晾干放进热油中炸成“米花”,备好其他副食。茶叶用油炒后,再加水煮成“油茶水”。食用时,围坐火塘,主妇把碗摆在桌子上,碗里放上葱花、菠菜等,用热油茶稍烫,再加米花和花生、黄豆等副食品,即可食用。日常食用,也有只喝油茶水或用油茶水泡冷饭的,副食品多少不一;待客时,往往举行油茶会,副食品较为丰富。
原理
在云南、贵州、湖南、广西毗邻地区的一些地方,村前村后、园庭周围,都种有几株茶树,任其自然生长,每年采叶一二次。将叶放入甑中或锅中蒸煮,等叶变黄,取出淌干,加米汤少许略加揉搓,再用明火烤干,充分干燥后成为打油茶的调制原料。在烹煮中需在油锅中加入花生、黄豆、芝麻、玉米花、干笋子等。据说,这种茶汤营养十分丰富,一些机关食堂也备用此茶。
制作油茶的主要原料,一是茶叶,二是茶籽油(山茶油),三是配料:大米花、酥黄豆、炒花生、葱花、糯米饭等。
油茶具体制作方法是:先将煮好的糯米饭晒干,用茶籽油爆成米花,再将一把米放进锅里干炒,然后放入茶叶再炒一下,并加入适量的水,开锅后将茶叶滤出放好。待喝油茶时,将事先准备好的米花、炒花生等放人碗中,将滤好的茶斟人,就是色香味美的油茶了。[1]
来历
打油茶是少数民族特有的一种饮食习惯。侗语称为dosxeec,瑶话叫dangdaisuo,意为放茶、做茶。当地汉话称之打油茶。其主要原料是“阴米”。阴米都预先备制,制法是:将糯米拌油或粗糠后蒸熟、阴干,再用碓臼舂成扁状,去掉粗糠。打油茶时先将阴米拌河沙炒或油炸成米花备用。接着把配料花生、黄豆、芝麻等炒熟。配料没有定规,时鲜瓜菜、猪肝、虾米都可以放,还可以放些葱花、姜丝等作料。原料准备就绪后就煮茶水。放一把米在锅里炒到焦黄,再添上本地土制的上好茶叶炒拌几下加水煮沸,滤出渣子。把茶水倒进盛着米花等原料的碗里便是油茶。春节期间的油茶还要加两块手指宽的油煎糍粑。北部地区喜欢在油茶中放红薯。
打油茶
油茶可称恭城瑶族的第一主食。人们不仅早餐吃油茶,每顿饭前都要吃油茶,甚至到了宵夜,也是说去某某地喝油茶去。油茶是招待客人的传统食品。特别是妇女往来,常聚于一起打油茶。侗族人吃油茶只兴用一只筷子。客人吃了油茶不还筷子,表示还要再吃;还了筷子,则表示多谢主人,不用再添了。瑶族人则没有这么繁文缛节。客人要还想喝,碗往桌上一放,主人便再给你斟上,直到客人放下筷子说饱了。才停下打油茶。
上一篇:俗话说“人是英雄钱是胆”,那“富贵险中求”你又如何理解?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