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在生活中,一个人的修养是来自别人对他尊重、不麻烦别人,你说呢?
的人,自己的,麻烦在生活中,一个人的修养是来自别人对他尊重、不麻烦别人,你说呢?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在生活中,一个人的修养是来自别人对他尊重、不麻烦别人,你说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社会是人群组成的,大家分工不同,不可能一个人包楼万象。所以要生存必须求人,求人过程当然会有麻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尊重别人是最基本的,然后才有后面的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们有一个词叫“内外兼修”。
我认为一个人的成长首先是从内修开始的,比如小时候开始我们就学习知识文化,培养道德品质,树立理想目标,再大一点就开始面向社会生活,接触规则制度,处理人际关系,投入到工作事业,这些主要经历都是我们成长过程的内修体现。而且综合因素有很多,比如家庭环境,学习环境,朋友亲人等等都会影响一个人内修的结果,这种结果,更多的表现就是你的性格,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那么内修的过程占据了一个人性格的很大部分。
外修其实是内修到一定程度后所出现的必然结果,不管是我们作为自然人还是社会人,都不是单独存在的,我们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都处在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当中,外修的所有动作都是从内修的结果反射出来的,同时外修的过程也会影响一个人内修的成果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内外达到一个平衡。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我们从小开始学习礼貌礼仪,这些礼貌礼仪会慢慢成了我们行为举止的一部分,担当我们长大成人,在不同的工作岗位或者领域,都有相对于这个工作岗位或领域所必须具备的礼仪,我们为了去适应尊重这个工作岗位或领域我们就会做出不同的调整,这种调整可以从内影响我们的心态心境,从外影响我们的气质形象,而这两个因素综合起来就会影响我们我们在这个工作岗位或领域可以有多优秀,可以有多持久,即是内外兼修达到的一个平衡作用。
当我们有一定修养之后,尊重别人,不给别人添麻烦这已经是我们最基本的生活修养。不仅仅是这些,我们可能会更多的尊重生命,尊重隐私,尊重社会,尊重一切需要我们敬畏的东西。
人一生是短暂的,到这短暂的一生可容纳的东西是无限的,所以内外兼修一定是伴随我们一生的事情,可以说是活到老,修到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题主的观点有误。
我们在生活中人和人的都是平等的,我们首先要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俗话说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一个人如果首先不会尊重是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的。这在国际交往中也体现的玲离尽致,我们伟大的周总理就提出过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核心就是相互尊重!
至于不麻烦别人,这要看情况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不能让他人做感到为难的事,把自己的难处强加到他人身上就是麻烦。生活中有时候偶尔请人帮个力所能及的小忙,反而会让人觉得,这是你对别人的信任和认可,反而是在尊重别人,但这个度的把我很重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太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说的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先来看看《礼记·大学》中的一段话:\"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一句话总结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整段话的意思是: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知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明确自己的信念和目标,来让自己头脑清醒,是非曲直分明。正念分明后就要努力在待人处事的各方面做到真诚二字,努力断恶修善,久而久之自己的就起来了,有智慧了。这时就可以把自己的家庭经营好了。家庭是国家的缩影,把自己的家庭经营好了的人也一定可以把国家治理好。一个能把自己国家治理好的人,那么他(她)也一定能让世界充满和谐,天下太平。
上一篇:西安房价啥时候降?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