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王秉璋个人简历(资料简介及图片)
空军,导弹,周恩来王秉璋个人简历(资料简介及图片)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1964年11月,五院建制撤销,成立导弹工业部,即七机部(航天部的前身),王秉璋任第一任部长。1965年2月,领导原子能工业和核武器事业的中央专门委员会决定兼管导弹工业,王秉璋被增补为中央专门委员会委员。在王秉璋的主持下,制定了一个“八年四弹”的导弹工业发展规划,并获中央批准。1966年10月,“两弹结合”的核导弹发射成功。1966年12月26日,“东风三号”发射成功。1968年12月28日,周恩来在一次讲话中宣布:“国防科委新的党委书记……执行任务去了,他就是王秉璋同志。”王秉璋于当年10月就已经开始主持整个国防科研战线的工作。上任伊始,他就奔赴西北,成功组织指挥了第10次核试验。1970年1月,“东风四号”发射成功。1970年4月,以“东风四号”为基础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揭开了中国航天史的崭新一页。
1971年
9月,“东风五号”低弹道飞行实验成功。
在王秉璋主持导弹研制工作期间,中国地地导弹从“东风一号”短程导弹到“东风五号”洲际导弹接连发射成功,并成功研制了多种型号的地空导弹和海航导弹。
正当王秉璋沉浸在“东风五号”洲际导弹发射成功的喜悦之中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改变了他的命运。林彪折戟沉沙,摔死在温都尔汗。“九一三”之夜,王秉璋正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出席周恩来主持的会议。林彪出事后,党中央及时作出了在组织上清除“林彪的死党”的决定。
王秉璋作为红一军团和八路军一一五师的作战科科长,一直深受林彪的器重。1945年9月,林彪在冀鲁豫军区突然接到中央“万万火急”的电报,命令他转道去东北。当时任冀鲁豫军区参谋长的王秉璋正在苏北支援新四军作战,林彪想带王秉璋一同去东北,让杨得志(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打电报给王秉璋,令其速回冀鲁豫军区。王秉璋在路上遇连日大雨,耽误了行程。林彪在“万万火急”的情况下,等了他三天,最后只得北上。就这样,王秉璋没能成为四野的战将。王秉璋与林彪的这种特殊的上下级关系,当然无法逃脱受审查的厄运。
如何处理王秉璋,周恩来是非常慎重的。周恩来出席了国防科委的三次党委会。第三次时,他是坐在屏风后听会。王秉璋在会上详细讲了自己与林彪的关系。中央决定,对王秉璋停职审查。王秉璋被收审、关押了整整10年。
1981年
王秉璋获释,但至今仍未作任何结论。2000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最具权威的官方传记《中共党史人物传》对王秉璋作了如下评价:“他为巩固与扩大湖西抗日根据地、建设人民空军,特别是在我国导弹与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等方面,建立了重大功绩。”但这个3万字的传记写到“九一三”事件就戛然而止,没了下文。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两弹一星”事业属最高机密,其内幕世人自然难以知晓。改革开放后,关于“两弹一星”的宣传日渐增多,由于王秉璋属敏感人物,知情者有意回避,致使王秉璋领导导弹研制事业的历史鲜为人知,甚至经常发生张冠李戴的现象。
2002年
底纪念罗荣桓元帅诞辰100周年的活动中,王秉璋的名字出现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罗荣桓元帅》中,是六位顾问之一。这位密云重锁的将星在沉寂了30多年后终于露面了!
个人传记
导弹元勋王秉璋将军侧记-魏碧海
1999年6月1日,笔者带着访史求真的心情按响了时年85岁高龄的王秉璋将军家的门铃。此后,笔者对王老进行了长达两年时间的系列采访。在这场马拉松式的采访中,老将军以极大的毅力,一边向病魔挑战,一边在轮椅上追忆他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樊明玉个人简历(资料简介及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