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农村俗语:“物离乡贵,人离乡贱”是什么原因?
农村,俗语,就会农村俗语:“物离乡贵,人离乡贱”是什么原因?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但是,“人离乡贱”并不代表人在异地就注定一事无成,从农村走出去到他乡创业的成功者实在太多,并不断书写着因“贱”而拼搏直到成功的神话。“物离乡贵,人离乡贱”都是外因,凡事还要靠自己的努力和付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贱别贱在村子,穷人不走出去怎行。我宁给生人磕头不给熟人低头。有时陌生人比熟人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物离乡贵”,让我想到经济学上一对矛盾对立体-“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在本乡,货品的同质化应该很多,呈现出供给>需求,因此,价格被抑制。
而在异乡,本乡的货品远途运输到异乡,就会形成差异化的需求,呈现出供给<需求的市场关系,因此,价格会上扬。
正所谓“远来的和尚会念经,本地的胡椒不辣”,就是这个道理。
二、“人离乡贱”,让我想起“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还有“月是故乡明”的诗句。
人到异乡,因血缘和地缘而凝聚起来的人脉资源显得匮乏,表现为“欺生”的窘境。客居异乡的人,无形中被异乡人异化了,边缘化了。
因此,“人离乡贱”是举目无亲般的无奈感的真实写照。
正如俗话说“改行三年穷”一样,初到异乡,面对的全是陌生,陌生的环境、陌生的面孔。所谓“三生不抵一熟”是也。
三、物离乡贵,人离乡贱,反映出无生命的物和有生命的人远离曾经熟悉环境的差异,还真应景了宋朝女词人李清照的经典词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物离乡贵是指不同地方,不同的特产,在本地因为经常见到,所以不受人重视,但是要是拿到外地就变的非珍贵。人离乡贱是指人在背井离的时候就和白已家庭脱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自已生活,习惯也要发生变伦,没有亲人和朋友,感觉很天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在农村的朋友特别是老人对于很多的事情经历,总结除了很多的俗语经验,这些俗语不仅让人容易记住,更是他们一代一代的现实经历。“物离乡贵,人离乡贱”的俗语,对于现在的社会非常的形象。
物离乡贵:意思是现在的农村好多东西,比如野菜遍地都是,给老家根本没人要甚至都吃腻了,但是拿到别的城市去卖特别是城里,甚至买到几块十几块的价钱。他们感觉这东西非常好。
人离乡贱:现在的农民朋友相信都有亲身体会,现在社会农民外出打工别多,而农民又是最廉价的劳动力他们不懂什么技术,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读书又少,只有去干建筑每天爬高上低,干着辛苦又危险的工作,生活条件也都非常的艰苦,拿着微薄的工资,甚至有的时候工资都要不下来,现实生活中就是这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俗语不俗!
物产离开原产地进去市场才会变得珍贵,早年,由于商业社会信息不对称,商人买东卖西才创造了价值,使优秀的产物获得了市场。
另外农村人也是深谙人性,人们背井离乡,举目无亲没有亲邻依靠,所以感到卑贱。
如今互联网时代,信息发达 ,全国优秀的产物可以在短时间内运达全国,比产地价格要高出很多,自然更加贵重。只是现在“人离乡贱”这句话好像还是很有道理的,人们出外拼搏、创业、打工的孤独感会油然而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