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屈原视死如归吗?为何?
屈原,楚国,秦国屈原视死如归吗?为何?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屈原视死如归吗?为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屈原精神永耀中华!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全中国人民满怀崇敬之情,以形式多样的民间方式纪念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一一屈原。与一个节日、一种民俗关系如此之紧密,中国历史上唯此一人,就是他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人,芈姓,屈氏,名平,死后谥号原,他是一位让世代中华儿女年年记起的先祖,也是一个让历代文人仕子朝诵夜吟的巨擘,更是我们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伟大象征。
屈原生长在金戈铁马、纷争不休的战国年代。他作为一名政治家,壮怀激烈,矢志献身,力促强大起楚国。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先后任三闾大夫、左徒,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骄傲,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先后被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在流放期间,因怀才不遇,心情郁闷,从而激发了挚热的创作热情,在创作的这些作品中,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其作品众多,文字华丽,想像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如其中的《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是他最具代表性作品之一,尤其《天问》是诗人屈原除《离骚》之外的另一篇长诗,也是他主要的代表作,通篇是屈原对于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现象的发问。表现了屈原对某些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以及他追求真理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因此,《天问》是中国古典诗坛上的一朵奇葩,被誉为是“千古万古至奇之作”。
屈原的一生是一个历史悲剧,是一个爱国者的悲剧,更是一个改革家的悲剧。他一生刚正不阿,为官清廉,关心百姓疾苦,不趋炎附势,爱憎分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具有纪念价值的烂漫主义的伟大爱国诗人,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在他身上,溯寻中国文化的源头,都不能不端视屈原的身影,触摸“屈原精神”的钢筋铁骨。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他不惜牺牲个人前途直至自己的生命,以身许国。这种为国尽忠的信念,构成屈原精神的主体,这就是尽忠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坚持真理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情怀高洁的爱国主义精神!
拂去历史的云烟,掸落鏖战的尘埃,屈原的高尚情怀和不杇精神早已在2000多年的中华民族历史上垒起了一座彪炳千古的丰碑,永远被中国人民世世代代所景仰!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因此他同时也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景仰!
与屈原2000多年前所处的时代相比,现代社会已发生了历史性的根本变化。今天我们纪念先贤屈原,崇敬战国时期的这位伟大爱国诗人、思想家的高尚人品人格,是要让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人永远继承和弘扬屈原文化,永远继承和弘扬屈原精神,去创造更加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和文明历史。屈原精神永耀中华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屈原似死如归无可置疑。因为屈原为了楚国的强盛和不被外敌侵略,积极在楚怀王身边出谋划策,推行自己的联齐抗秦的治国方略。但后来屈原遭上官大夫、靳尚、子兰、宠姬郑袖等人嫉妒和诬陷,不再被楚怀王信任。
而楚怀王又被秦国骗至武关签署联盟之约,后被扣留在秦国至死。楚倾襄王即位后,屈原的治国方略依然不被采纳,且后来又被流放。最后在公元前278年,当秦将白起率秦军攻克楚国郢都后,屈原最终因报国无望,悲愤交加的他视死如归的跳入了汨罗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屈原精神永耀中华!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全中国人民满怀崇敬之情,以形式多样的民间方式纪念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一一屈原。与一个节日、一种民俗关系如此之紧密,中国历史上唯此一人,就是他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人,芈姓,屈氏,名平,死后谥号原,他是一位让世代中华儿女年年记起的先祖,也是一个让历代文人仕子朝诵夜吟的巨擘,更是我们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伟大象征。
屈原生长在金戈铁马、纷争不休的战国年代。他作为一名政治家,壮怀激烈,矢志献身,力促强大起楚国。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先后任三闾大夫、左徒,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骄傲,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先后被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在流放期间,因怀才不遇,心情郁闷,从而激发了挚热的创作热情,在创作的这些作品中,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其作品众多,文字华丽,想像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如其中的《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是他最具代表性作品之一,尤其《天问》是诗人屈原除《离骚》之外的另一篇长诗,也是他主要的代表作,通篇是屈原对于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现象的发问。表现了屈原对某些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以及他追求真理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因此,《天问》是中国古典诗坛上的一朵奇葩,被誉为是“千古万古至奇之作”。
屈原的一生是一个历史悲剧,是一个爱国者的悲剧,更是一个改革家的悲剧。他一生刚正不阿,为官清廉,关心百姓疾苦,不趋炎附势,爱憎分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具有纪念价值的烂漫主义的伟大爱国诗人,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在他身上,溯寻中国文化的源头,都不能不端视屈原的身影,触摸“屈原精神”的钢筋铁骨。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他不惜牺牲个人前途直至自己的生命,以身许国。这种为国尽忠的信念,构成屈原精神的主体,这就是尽忠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坚持真理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情怀高洁的爱国主义精神!
上一篇:楷书的结构方法有哪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