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马铃薯常见的病害有哪些?该怎么防治?
马铃薯,病害,叶片马铃薯常见的病害有哪些?该怎么防治?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防治方法:因蚜虫喜欢落在黄色物体上,种薯地周围200米内不能有桃树和油菜、西瓜等开黄色花的作物。种薯地周围500米内,不能栽培退化的种薯,防止因蚜虫迁飞而传播病毒。
可采用药剂防治,在苗出齐后,选用吡虫啉、一遍净两种药剂,按叶茎、叶背、叶面的顺序交替喷施,每隔7~10天喷施一次。此外,马铃薯可与其他多种作物条带种植、混种和间作套作,使生态群落中动植物种类增多,利于蚜虫天敌的种类增多,不利于蚜虫生活繁殖,达到自然控制蚜虫发生的目的。
2.二十八星虫:二十八星虫,又称马铃薯虫,俗称花大姐。二十八星瓢虫除危害马铃薯、茄子、番茄等茄科植物外,也能危害瓜类和菜豆等。
其成虫和幼虫均可危害马铃薯。幼虫在叶背食叶肉,老熟幼虫和成虫为害全部叶片。二十八星瓢虫一年可发生3~6代。马铃薯瓢虫成虫必须取食马铃薯叶片才能完成生活史。
防治方法:一是人工或机械进行捕杀;二是收获马铃薯后清除残株落叶,深翻土地,消灭越冬成虫;三是进行化学药剂防治,在越冬的成虫出现盛期产卵初期最好。一般发现成虫开始为害进行第一次喷药,以后每隔两周喷药一次。
3.马铃薯块茎蛾:块茎蛾属鳞翅目,麦蛾科,又名马铃薯麦蛾、烟潜叶蛾,俗名马铃薯蛀虫、洋芋锈虫、串皮虫、裂虫。主要危害茄科植物,以马铃薯、烟草和茄子受害为最重。
幼虫蛀食马铃薯叶和块茎。叶片被害部位,仅留上下表皮、呈半透明状。卵多产于块茎的芽眼、破皮或裂缝处,块茎外部蛀空处有虫粪排出,被害严重的块茎可被蛀空,被害块茎外形表皮皱缩,并发生腐烂。
防治办法:马铃薯入窖时清洁窖室,入窖后密闭门窗,杜绝虫源。药剂防治时可用90%敌百虫或50%辛硫磷各1000倍液,田间每隔6~7天喷洒一次,2~3次后,效果良好。并严格检疫,避免带虫种薯外运或输入。另外就是加强田间管理,生长期注意培土,注意块茎不要外露,防止成虫产卵。收获后及时入窖,马铃薯不要在田间过夜,防止成虫产卵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马铃薯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都会受到害虫的危害,使马铃薯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组织受到损害,影响正常生长,传播病害,甚至造成死亡。影响了品质,降低了使用价值。所以搞好虫害的防治,是马铃薯丰产丰收的重要保障。那么马铃薯常见害虫有哪些?如何防治?
地上害虫: 1、蚜虫
在叶片和幼嫩的顶部取食,吸取汁液,使叶片邹缩变态形,同时排出代谢物,堵塞气孔,阻碍叶片进行光合作用。还会传播病毒,引起病毒病造成退化现象在田间扩散,使更多植株发生退化。另外,有时也为害贮藏期间块茎的幼芽,从而将病毒传给病薯。
2、斑蝥
常群集取食,吃光较嫩茎叶后转移区域继续为害,在食物不足时也有取食老叶的现象。受害较轻的马铃薯田间,其马铃薯茎叶残缺不全;受害较重的田块中常见叶、茎、花全被吃光,仅留老茎秆,马铃薯田间受害斑块地面上布满蓝黑色颗粒状粪便。
3、二十八星瓢虫
二十八星瓢虫成虫、幼虫在叶背面剥食叶肉,仅留表皮,形成很多不规则半透明的网状,严重的只剩叶脉。茎和果上也有细波状食痕,果实被啃食处常常破裂、组织变僵;粗糙、有苦味,不能食用,甚至失去商品性。
二十八星瓢虫与马铃薯瓢虫危害相似,但马铃薯瓢虫的成虫体略大,前胸背板中央有一个大的黑色剑状斑纹,两鞘翅合缝处有1~ 2对黑斑相连,鞘翅基部3个黑斑后方的4个黑斑不在一条线上,幼虫体节枝刺均为黑色。
4、马铃薯甲虫
成虫和幼虫为害马铃薯叶片和嫩尖,可把马铃薯叶片吃光,尤其是马铃薯始花期至薯块形成期受害,对产量影响最大,严重的造成绝收。
地下害虫: 1、地老虎
主要损害幼苗,咬断近地面的茎基部,使植株死亡。幼虫共分6龄,每龄危害不同。1~2龄幼虫食量很小,昼夜群集于幼苗顶心嫩叶处取食,为害不十分显著;3-4龄幼虫后分散,行动敏捷,有假死和趋光习性,白天潜伏于表土的干湿层之间,夜晚出土从地面将幼苗植株咬断拖入土穴或咬食未出土的种子,幼苗主茎硬化后改食嫩叶和叶片及生长点,食物不足或寻找越冬场所时,有迁移现象;
5-6龄幼虫食量大增,每条幼虫一夜能咬断菜苗4-5株,多的达10株以上。幼虫3龄后对药剂的抵抗力显著增加,因此,药剂防治一定要掌握在3龄以前,3月底到4月中旬是第1代幼虫为害的严重时期。
2、蝼蛄
成虫和若虫在土中咬食刚播下的种子和幼芽,或将幼苗根、茎部咬断,幼苗枯死,受害的根部呈乱麻状。蝼蛄在地下活动,将表土穿成许多隧道,使幼苗根部透风和土壤分离,造成幼苗因失水干枯致死,缺苗断垄,严重的甚至毁种,使作物大幅度减产。
3、金针虫
以幼虫长期生活于土壤中,主要为害马铃薯根部、幼苗和块茎。幼虫咬食刚播下的种子,使其不能发芽,主根受害部不整齐,幼苗枯死。
地上地下害虫:
1、块茎蛾
在田间和贮藏期间幼虫蛀食马铃薯块茎和芽,蛀成弯曲的隧道,严重时吃空整个薯块,外表皱缩并引起腐烂。或潜叶蛀食叶肉,仅留上下表皮,呈半透明状,严重时嫩茎和叶芽常被害枯死,幼株甚至死亡。其田间危害可使产量减产20%-30%,在4个月左右的马铃薯贮藏期中为害率可达100%。
2、蛴螬
幼虫俗称“蛴螬,咬食幼苗嫩茎和薯块,钻成孔眼或咬断,造成缺苗断垄;成虫即“金龟子”取食叶片,造成孔洞,严重时只留茎秆。当植株枯黄而死时,它又转移到别的植株继续危害。此外,因蛴螬造成的伤口还可诱发病害。
防治措施: 1、植物检疫
对于马铃薯甲虫这类检疫性害虫要加强检疫。
2、农业防治
1)挑选种薯,选用抗病品种;剔除有病、有虫的薯块。
2)冬季深翻耕,并捡拾虫蛹,清除田间地头杂草,破坏害虫生存和越冬环境,做好虫害的预防预报工作,减少次年虫口密度。
3)不施用未腐熟的生粪,倒粪时进行药剂无害化处理,效果较好。
3、物理防治
1)利用害虫的趋性诱杀害虫,如糖醋液诱杀地老虎、新鲜马粪诱杀蝼蛄、黄板或蓝板诱杀蚜虫药剂拌种等;
2)也可用天敌防治,如利用蜘蛛、瓢虫、草蛉等捕食蚜虫;灌水、灌根、撒施毒土可杀死地下害虫。
4、化学防治
上一篇:痛风在男性中患病比例有多高?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