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清朝为什么要兴起文字狱?是排斥异己?还是加强统治?
文字狱,清朝,思想清朝为什么要兴起文字狱?是排斥异己?还是加强统治?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三、文字狱案频繁爆发
①张晋彦案,清朝第一庄文字狱案,1660年的顺治在其文章里发现一句“将明之才”,认为这话诡谲暧昧难以解释。那么就不要解释了,直接斩首。此事一出全国哗然,文人墨客皆小心翼翼生怕被人抓住把柄脑袋不保。
②《变记》案顺治四年,广东和尚函可身携一本纪录抗清志士悲壮事迹的史稿《变记》,被南京城门的清兵查获,在严刑折磨一年后,定谳流放沈阳。次年,又有毛重倬等坊刻制艺序案,毛重倬为坊刻制艺所写的序文不书“顺治”年号,被大学士刚林认为是“目无本朝”,有关“正统”的“不赦之条”。由此规定:“自今闱中墨牍必经词臣造订,礼臣校阅,方许刊行,其余房社杂稿概行禁止”。从此诞生了清朝言论检查官,开始了中国的言论出版审查专制,中国人的“言论自由之人权”由此大倒退。
③清朝康熙先后发生20多起文字狱。这其中震动比较大的是庄廷《明史》案,发生于大臣辅政时期(1661—1669年)。1711年戴名世《南山集》案。总的看来,康熙当政时期对知识分子采取怀柔和宽容政策,统治者还没有把文字狱当作镇压反清知识分子或者汉族士大夫思想的一种有意识的政策。
▲文字狱大部分为冤案错杀
清代文字狱贯穿整个清代250年左右。顶峰时期自顺治开始,中经康熙、雍正、乾隆四朝,历时140余年。少数民族掌权的清朝,对汉人控制极严。 文人学士在文字中稍露不满,或皇帝疑惑文字中有讥讪清朝的内容,即兴大狱,常常广事株连。清代的文字狱保守估计200
余起。除了极少数事出有因外,绝大多数是捕风捉影,纯属冤杀。
▲结语:
清帝大施文字狱维护自己的统治,打击异己分子,镇压对自己统治不利的的思想言论而制造的一些因言论而获罪的案件。清朝的文字狱案件多样,纵观有清一代,尤以清初顺治,乾隆时期最甚。文字狱严重禁锢了思想,堵塞了言路,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这是封建专制主义日趋腐朽、没落在思想文化领域内的反映,清朝统治者通过文字狱,强化集权统治,造成了万马齐喑的局面。
关注作者:【窥探历史成就未来】每日更新
上一篇:《进化岛》这部电影讲的是什么,岛上的人到底是咋回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