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快过年了,朋友们你们是怎么过的,有哪些习俗?
习俗,天公,春节快过年了,朋友们你们是怎么过的,有哪些习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祭拜天公必须隆重,供品也比较讲究,顶桌主要以清素斋品为主,下桌摆五牲荤食献给天宫部属神明。
顶桌除了斋品外,还要鲜花、蜡烛各一对,并且以红龟粿、发粿来敬奉。红龟粿代表吉祥,上头的龟甲图案表示长寿,说明天公有保育万物之德,地位远超人类祖先。
献给天公的银纸钱则需要用特别制作的“天公金”,来代表人们对天公崇高的敬意。
“敬天公”从大年初九凌晨开始。那时,家家户户都要开始放鞭炮,厅堂上点燃红烛灯,称为“老天爷灯”。然后,长辈们领着一家大小跪在桌前,连抱在怀中的婴儿也不能免,并依长幼顺序上香,行三跪九叩礼,祈求在新的一年里福运高照、家人平安、事业昌隆。婴儿往往由母亲抱着,点着的香要塞在孩子手中,象征性地拜几拜。母亲的口中还要念念有词,祈祷孩子平安长大。一家人中若有人外出,也得由弟妹或配偶替他(她)上香。仪式一般会进行到初九清晨五点左右。拜天公时还会焚烧一些纸钱和一种叫“补运单”的红纸,上书一家老小的生辰八字。
这一天还有一些不可触犯的禁忌。如不可曝晒女性内裤、不可随便倾倒便桶、口出秽言等等,以免亵渎玉皇大帝。
5、开正
除夕之夜守岁至深夜12点钟响,迎来了新年黎明,在子正之时“敬天公”的同时,家家户户燃放爆竹,开门迎春纳祥,俗称“开正”。
6、贺正
清晨,无论男女老少,纷纷起床盥洗,穿上早已准备好的新衣服。早餐合家吃面线加鸡蛋,吃蛋去壳,意在除霉气,迎吉祥,面线则象征福寿绵长。早餐后即出门走访邻居亲友,笑脸相迎,首次见面皆要互道“恭喜”,俗称“贺正”,亦拜年之意,一直到元宵。有客上门,要奉上糖果、蜜饯,或喝甜茶、咖啡,让客人“甜一下”,以示有个甜蜜的开端。
7、团拜
所谓“团拜”,即使村民一起到村里最大的祠堂敬拜天公,在早上八九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习俗是根据各地的经济状况和文化底蕴长期积累而遗留下来的固定模式,它是社会性的,它也会随时代发展逐渐有所改变,但在某一时间段相对固定。
我生活之地地处偏远,经济文化落后,过年的习俗比较简单。
过年从腊月二十三开始,这天敬灶神,焚香烧纸,供品是麻糖,麻糖里有花生仁或核桃仁等,也可以是米花糖。腊月三十(也有可能是二十九,腊月最后一天)过大年,是比较隆重的一天,过年时先在堂屋神龛前供菩萨,本地菩萨有五显、泰山等,与人口迁徙有关,各个姓氏不同。供品一般是猪头、五碗米饭,还有酒,米饭高处三碗,低处两碗,碗上不需要筷子。供好菩萨后供老人,可在堂屋中,也可在饭房,这个要摆桌子设座位,炒好的菜都端上,八碗饭,碗上搭筷子,还有供酒。走完这些程序才开始吃年夜饭,吃饭要吃三碗后才能喝汤,说是这样来年干农活不被雨淋。不吃蔬菜,说是吃了地里爱长草。年夜要守岁,洗脚要洗超过膝盖。农历正月初一要晚起床,不能向屋外面泼水(水即是财),不能下生(现做饭菜)。正月十五称小年(有的反过来称大年),有些人家过十四,有的人家过十五,屋子里灯要多(俗语是三十夜的火,十四夜的灯),习俗和除夕春节差不多。
过完元宵节,年就过完了,该下地干活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春节最早起源于远古时期的“腊祭”。传说腊尽春来时,人们会杀猪宰羊祭祀上天与祖先,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免祸免灾。人们用朱砂涂脸,鸟羽作为食物,又唱又跳,热闹非凡。《礼记·月令》中说到:“日穷于次,月穷于纪,星回于天。数将几终,岁且更始。”意思就是从春节开始,万物将步入新一轮美好的轮回。
春节在民国以前是迎接立春的节日,而正月初一则称之为元旦,但从民国时期开始,“元旦”之名被公历的 1 月 1 日“夺”去,正月初一则改称春节,但实际上,从腊八到元宵都是传统意义上的春节,部分地区甚至延续到二月初二的龙抬头。
春节的历史悠久,作为我国最古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千百年来形成了众多习俗,部分习俗随着社会的变迁消失,还有相当一部分则保留至今。
祭灶。南宋范成大的《祭灶词》这样说到:“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从先秦时的五祀之一,发展都后来,灶神成为向上天汇报人间善恶的神仙,人们准备很多甜食,希望吃到甜食的灶神能多说好话,也有酒糟涂灶门的习俗,这样灶神便熏熏欲醉,无法向上天言语。如今,在腊月二十三这天,每家每户都要打扫房屋、清洗东西,意为除陈布新,尤其是清扫厨房。从这一天起,人们便纷纷置办年货,年味渐浓。
贴春联。我国最早的春联出现在宋代,据《宋史·五行志》记载,每年除夕,后蜀主孟昶都命学士题写桃符挂在寝宫门口。公元 964年,孟昶更是亲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春联又称“对子”、“对联”,是春节时贴在门上的由上联、下联和横批组成的吉祥语,用来除妖辟邪。到了明代,朱元璋大力提倡春联,并开始采用红纸写对联。至此之后,春联广为流传。
祭祀。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记载:“士庶家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在除夕这天,有的到野外给祖先上坟,有的到宗庙祠堂拜祖,也有在家中摆上祖先牌位,陈列供品,作为对先祖的追念。
年夜饭。清代文士顾禄在《清嘉录》中说到:“除夕夜,家庭举宴,长幼咸集,多作吉祥语,名曰‘年夜饭’,俗称‘合家欢’。” 在除夕夜,年夜饭对国人来说意义非凡,漂泊在外的游子都会在这天回家,与家人相聚吃一顿团圆饭,席上通常要为不能回家的人也摆放一副餐具。
守岁。西晋周处《风土记》记载:“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这是记载守岁风俗最早的文献典籍。这种年年守岁的风俗习惯,一直被沿袭至今,人们在看春晚、打麻将等活动中守岁,借守岁辞旧迎新,寄予对新年的美好愿望。
上一篇:你想对那些被欺凌的人说什么话?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