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红楼梦》中林黛玉为何说“学诗要先读王维”?
黛玉,的诗,律诗《红楼梦》中林黛玉为何说“学诗要先读王维”?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红楼梦》中有一著名的段子“香菱学诗”,这个段子中林黛玉对想要学写诗的香菱说:“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红楼梦》里,林黛玉教香菱学诗的段落极其精彩。林黛玉给香菱开的学诗课程表是这样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红楼梦》48回)
林黛玉教给香菱的学诗的方法是严羽所谓“入第一义,具正法眼”的法门。他反对香菱学陆游的诗,学诗先熟读魏晋盛唐名家,追求“自然悟入”,她认可作诗重在意境的营造,而不是在文字技巧上下工夫,因此她推崇唐诗的意境之美,不喜欢西昆体、江西诗派之类的“宋人习气”。所以,在她开出的课程表里,第一个便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百首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黛玉是大观园内不可多得的才女,诗词造诣自是功力深厚,香菱学诗拜黛玉为师,可算是找对人了。为何说要先学诗佛王维的呢?作为诗词爱好者,浅见以为大约是基于两点:一、作为诗人、画家的王维诗作是诗中有画,画作中有诗。想必能达此境界者,寥寥无几几近于无;二、私意以为,诗佛之作品,大气、浑厚,主律韵凜凜有正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作需得注重基本功,既熟方能生巧。外行之论、切莫当真。谢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
因为林黛玉发现了香菱对诗词的错误倾向——浅近。
所谓浅近,说穿了就是俗。或者说只是辞句华美,但内容空泛。比如香菱所喜欢的陆游诗句“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陆游的对仗功夫,堪称古今第二,相当精妙。可是凭心而论,这一句的确一般,不仅流于平俗,而且毫无深度,只有纤薄的美感。这正如当代许多自认为文艺的青年男女动辄说张爱玲,轻辄说阿尔帕西诺,却不知自己仅仅是一个外行。
小可也是外行。
小可认为,王维诗的特点就是由浅入深,在五言律诗中他很少用一些艰涩或典奥的写法,都几乎是在用白描,然后用简单的动词和时空距离搭配来表达出一种美感。比如“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回头再看香菱,她识字,也有机会读一点儿书,可是从来没有师父正规地教她,对于诗词,她并不像正规的大家闺秀一样有人指点,算是半路出家,而原因仅仅是个人爱好。
生活圈子的狭窄,学识的匮乏,导致她的审美情趣并不高,所以她喜欢那些“浅近”的诗词,比如当年喜欢汪国真,席慕容,徐志摩的那些少女们是一样的。她们只看到了美,却没有看到这种美的浅。
浅,没有错,可一味的浅却是错的。诗歌,可以是小溪,但也可以是江海,而香菱的眼里,只看到了小溪。
因为香菱这个特质,所以黛玉因材施教,先让香菱可以看到江海。而王维的五言律诗是大河,杜工部的是江海。
小溪,大河,江海。
正确的顺序是,要看到海,然后从小溪一步一步地走向大海。香菱学诗之后写的第三首诗中的颈联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此句有唐人味道,而这个味道是盛唐的味道,再具体一些,就是王维以及李白。
黛玉妹妹,很高明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王维的诗歌从形式上和内容上,都符合黛玉作诗的主张,而且浅近的语言和诗风也易于初学者进行学习和临摹,所以黛玉建议香菱学诗先读《王摩诘全集》。
黛玉作诗的主张是:不以词害意。她在书中的原话是:“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作'不以词害意’。”从这可以看出来黛玉作诗首先看重立意,就是诗中要表达出写诗人的思想、感情、意境,有了充沛的感情甚至修辞声律都可以放宽或不管。反之,若是一味将心思放在雕琢字句上,就本末倒置了,即便将诗句写得平仄对仗再完美,也不能说是好诗。
书中就有一个例子:香菱对黛玉说:“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听后劝香菱不可学这样的诗,她说:“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
这段对话就是黛玉“不以词害意”的主张的佐证。“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帘不卷而屋内香气久久不散,砚台微凹而墨汁越聚越多,这两句写得确实有趣,一卷重帘,一方古砚,在诗人笔下趣味盎然。但是写得再有趣,也只是单纯地叙述一个场景,描写一件物品,其中并无所谓的“立意”,即没有传达出诗人的感情,也就不能让读者感受到意境。
从这可以看出来,黛玉是反对学诗从浅近简单、雕琢字句的开始学,而她的“不以词害意”实际上就是主张立意为本,词句为末,除了声律修辞之外,更重要的是诗中应有所升华,不管是在诗人传达的感情上还是思想上。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