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玉米苗枯病怎么防治?
玉米,孢子,植株玉米苗枯病怎么防治?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玉米苗枯病怎么防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玉米苗枯病是玉米苗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发病初期常造成玉米苗心叶卷曲、萎蔫,严重者造成死苗,近几年玉米苗枯病发生有加重趋势,成为玉米苗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大,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玉米苗枯病的防治方法吧!
危害特征
玉米发病后,根尖处先变褐,扩展后导致根系发育不良或根毛减少,次生根少或无,初生根老化,皮层坏死,根系变黑褐色,并在茎的第一节间形成坏死斑,引起茎部水浸状烂,易断裂,叶鞘也变褐、开裂。叶片变黄,叶缘枯焦,心叶卷曲易折,发病严重的出现死亡,有少量次生根的形成弱苗。受害轻的幼苗地上部无明显症状,一般在2~3叶期第1~2片叶的叶尖开始发黄,并逐渐向叶中部发展,严重的心叶逐渐青枯萎蔫。
发生规律
玉米苗枯病一般发生在播后至7月上旬。在长期干旱的情况下,玉米播后至发根期间,突遇中到大雨而使土壤板结,造成土温低、湿度大的环境,易感染此病。地势低洼、土壤贫瘠、黏土地、盐碱地且施用玉米除草剂的地块发病重,另外种子质量不高、播种过深也易发病。在以小麦~玉米为主要轮作方式的田块,由于近几年小麦根病发生严重,导致串珠镰刀菌、禾谷镰刀菌和丝禾菌等病原菌积累,夏玉米苗枯病的发生程度也较重。
防治措施
1、选用优质、抗病品种,且选用粒大饱满、发芽势强的玉米种子。
2、推广配方施肥,增施农家肥,以培育壮苗,尤其注意补充磷、钾肥。促进根系生长,使植株生长旺盛,以提高抗病能力。
3、加强中耕管理,减少除草剂的使用,及时薅锄,增强土壤通透性。
4、预防用1000倍多菌灵加氯化钾2~3斤灌根。
5、选用70%甲基硫菌灵800倍液,或20%三唑酮1000倍,75%百菌清1000倍等农药连喷2次(每次用药间隔7天左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选用优质、抗病品种,且选用粒大饱满、发芽势强的玉米种子。
2、播种前先将种子翻晒1~2天。药剂浸种用40%克霉灵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500倍药液浸40分钟,晾干后播种;也可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0克加水100毫升,拌种5公斤;或者25%戊唑醇2克,拌种5公斤,同时预防丝黑穗病。
3、合理施肥,加强管理。种子肥或者苗期到拔节期追肥,一定要增施磷钾肥,以培育壮苗,尤其注意补充磷、钾肥。促进根系生长,使植株生长旺盛,以提高抗病能力。
4、在苗枯病发病初期及时用药。可用70%甲基硫菌灵800倍液,或者20%三唑酮1000倍,或者恶霉灵3000倍,连喷2次(每次用药间隔7天左右)喷药的同时可加入喷施农喜十乐素、蓝色晶典、壮汉、六高二氢钾高效营养调节剂,以促苗早发,以增强植株抗逆、抗病力,可有效防治和控制苗枯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玉米叶枯病症状在玉米生育中后期为害叶片、叶鞘及苞叶。初期病部出现水渍状小圆斑点,逐渐扩展成椭圆形和沿叶脉方向的长条形病斑,病斑长0 .5~10 .0cm ,中央灰白色至枯白色,边缘淡红褐色,病健部位交界处非常明显。后期病部可见黑色霉层,病斑中间破裂穿孔,严重的整株叶片病斑满布,呈撕裂状干枯坏死。
病原病原为链格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淡褐,直或稍弯曲。分生孢子串生,梭形、椭圆形、倒棒状,形状不一致,褐色至淡褐色。无喙或喙短。在病组织上分生孢子单生或丛生,多屈曲状,孢痕明显,基细胞膨大。
传播途径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或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来年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该病菌寄生性虽不强,但寄主种类多,分布广泛,在其它寄主上形成的分生孢子,也是玉米生育期中该病的初侵染源。
发病条件
雨季、田间湿度大及粗放管理、植株长势弱、种植易感病品种,都易于该病的发生和发展。
防治方法
a、选用抗病品种,如屏单2号等。
b、进行合理施肥,采取健身防病措施,以提高植株个体素质。
c、于发病初期喷施75 %百菌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先看下是因为哪方面的枯死,是因为干死的还是虫子咬死的,然后再对症下药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