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赫鲁晓夫资料简介(个人简历及图片)
赫鲁晓夫,斯大林,苏联赫鲁晓夫资料简介(个人简历及图片)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我们要去买双更结实的皮鞋来!”
1956年,匈牙利发生骚乱,苏军后来出兵布达佩斯,将骚乱坚决镇压了下去,时为轰动一时的“匈牙利事件”。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都决定开会讨论匈牙利事件,美国等北约国家希望以此为机会,狠狠的抨击一下苏联人。
于是,苏联代表团预先讨论决定,按照国际外交礼节行事,当联合国会议开始讨论“匈牙利问题”时,苏联代表团将集体退场,以示抗议。
赫鲁晓夫得知这个决定后大吃一惊,表示反对:“退场?我们干嘛要退场呢!”于是在赫鲁晓夫的安排下,苏联方面决定:不退场,而是要搅乱会场,让会议开不成!
会议开始的那一天,赫鲁晓夫带领苏联人按计划行动了……。当主持人宣布开始讨论“匈牙利问题”时,赫鲁晓夫大声的打断主持人发言,喝问主持人有什么资格说话,并大声宣称自己按照会议程序也有权发问~~~,其他的苏联代表们也立即大声的喧哗起来,吵成一团。为了增强气势,苏联人还用摆在桌子上的名牌来敲击桌面,噼噼啪啪的响个不停……
顿时,会场里吵闹声、斥责声和哄笑声响成一片,会议再也开不下去了。~~~
就在这个当口,赫鲁晓夫的手表掉在地上了,他于是弯下腰去捡手表……可是,他在桌子底下捣鼓了半天,竟然提了一只皮鞋上来!!他接着就用皮鞋使劲的敲起桌子来,咚咚咚,咚咚咚……
那天的会议于是彻底完蛋了。
第二天,会议决定讨论“阿尔及利亚问题”,阿尔及利亚当时还是法国的殖民地(也是齐达内的故乡……)。一听要讨论这个问题,法国人自然也不乐意了。但法国人没有那么强悍,没有俄国人那种敢于搞砸会场的气魄……于是,法国代表团就集体退场来抗议。
临走前,法国人狠狠的说道:“我们要去买双更结实的皮鞋来,滑雪皮鞋!”
“爷爷正在家里哭呢!”
后来,赫鲁晓夫被勃涅日涅夫和克格勃主席谢列平发动的政变赶下了台,被强制“退休”,失去了一切权力,和家人住进了郊外一座景色还算不错的小别墅里。
下台之初的赫鲁晓夫很不适应,感觉很痛苦,感觉自己被欺骗了、被抛弃了。他常常一个人坐在椅子里发呆,常常老泪纵横……
赫鲁晓夫的孙子当时很小,正上小学呢。学校老师逗孩子玩,问“你爷爷在干什么啊?”孩子回答道:“爷爷正在家里哭呢!”
后来,赫鲁晓夫逐渐看的开了,心情也恢复了正常,也常常出去和外边的农民们聊聊天,有时候就在自家院里的小菜园忙活着。
有一天,有几个从梁赞省来的老农路过,听说退休后的赫鲁晓夫就住在这里。于是,几个老农就壮起胆子,决定去看看他。
老农们打听着来到赫鲁晓夫家的院子围墙外。他们把随身的皮箱垒在墙角,然后爬到皮箱上,扒着墙头,伸长脖子朝院子里张望着。
他们看见赫鲁晓夫正在院里的小菜园忙活着,颇有些自得其乐。
“喂,尼基塔!他们不会在这儿把你干掉吧!”一个老农大声问他。
赫鲁晓夫头也不抬,一边忙活一边答道:“不会的,不会的!”
赫鲁晓夫与企业
读过《致加西亚的信》之后,沉思良久,我觉得一个成功的企业,员工个体的素质很重要,而凝聚力也不可缺少,二者相辅相成。由此我不禁想起了赫鲁晓夫讲的一个古老的俄罗斯故事,关于赫鲁晓夫,中国人对他的好感不多,但他讲的这个故事,却让许多人回味不已。
这个故事讲,有三个好朋友天鹅、虾、和梭子鱼同时发现了一辆满载货物的小车,经过一番欢天喜地的庆祝之后,他们决定大家一起把这辆小车拖回去,于是他们每人在车上拴了一条绳子,天鹅拼命往天上拽,梭子鱼使劲往水里拖,虾则使出吃奶的力气往后拉。结果显而易见,车子一动不动。
根据物理学的原理,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几个力,其夹角越小,合力越大,当夹角为零时,其合力为二力的代数和,当夹角为180时,合力为二力之差,若此时二力相等时,则合力正好为零。
假如把一个企业作为那辆小车,而天鹅、虾和梭子鱼就是这个企业的每一个成员,作用在这辆车上的力的夹角,当然就是成员之间的分歧,有分歧并不是坏事,它能促使成员之间协调并明确合力的方向,这一点其实才是最为重要的,只有明确了合力的方向,才能保证把小车拖到目的地,而一旦合力的方向确定之后,就应该将所有力之间的夹角降到最小,避免各种力之间不必要的内耗。
如此一来,企业才能朝着合理正确的方向发展,而每个人才能得到你的那一份奶酪,否则,向那三个好朋友一样拉车,即使上帝开恩,将整车的奶酪摆在你的面前,您有本事将他搬回家吗?
赫鲁晓夫 - 人物评价
赫鲁晓夫可能算不上杰出的政治家,但他的思维过于简单,人性化的赫鲁晓夫其实还是蛮可爱的。赫鲁晓夫执政十年,苏联的政治气候空前宽松,索尔仁尼琴等作家得以公开出版作品。他还天真地试图削减党内官僚特权,也招致反对派的不满,他的自由化政策更为斯大林时代的既得利益者所痛恨……
“他是个犯错误的共产党人”
赫鲁晓夫在政治生涯的后期,号召全国种玉米、把党委分成工业党委和农业党委、跟中共搞论战引起国际共运分裂、把核导弹运进古巴吓唬美国又在美国压力下撤回……
参加过苏联卫国战争的伊万诺夫将军90年代和记者议论赫鲁晓夫的功过时说:“他是个犯了错误的共产党人。他跟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不一样,是真心想实现共产主义的,只是方法不对头,效果不好。”
历史学家罗伊・梅德韦杰夫,认为赫鲁晓夫在苏联和国际共运史上的作用很大,苏联后期领导人的政治意识恰好是在他领导的11年内形成的。汉学家齐赫文认为,赫鲁晓夫也曾尝试改革僵化的经济,允许农民拥有自留地、自留畜,开了自由市场,“你们一反修,他吓坏了,规定自留地上不得种经济作物,别墅不得盖两层,自留畜不得超过一头带小牛的奶牛,自由市场只能出售自产的多余农副产品……”
“日子比斯大林时代轻松”
连斯大林的战友、骂赫鲁晓夫是“暗藏的敌人”的前苏联外长莫洛托夫,晚年也不得不承认,在赫鲁晓夫当政时,“日子确实比斯大林时代轻松”。
在赫鲁晓夫统治时,不再搞“肃反”“反革命医生案件”之类的严酷斗争,即使莫洛托夫、马林科夫和卡冈诺维奇等高层领导“被迫害”后,也不过是去当大使、水电站站长而已,无须吃枪子儿了。难怪赫鲁晓夫1964年被勃列日涅夫赶下台时,气呼呼地说了句大实话:“你们今天能罢免我,也多亏了我创建的宽松体制!”
“他让苏联走向世界”
同人们传闻的“大老粗、没文化”相反,赫鲁晓夫在国外脱稿讲话时,语言简朴、鲜明、有说服力。他相信只要如实讲明真相,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人民就会由衷地同情并喜欢苏联的社会主义。他于1959年9月在美国访问了13天,转了7个城市,满怀自信地向美国人保证:“我们将埋葬你们!”当美国记者不厌其烦地用“民主”和“多党制”纠缠他时,老赫大俗大雅:“你们又要往我嗓子眼里塞死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