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孩子初二,语文不好,怎么办?
语文,孩子,自己的孩子初二,语文不好,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那么,我们怎样让孩子阅读呢?
A、制定一个阅读计划。
孩子的阅读不能贪多,更不能急功近利。因为语文学习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所以,一周读一篇寓言故事就可以了,一年下来也能读四五十篇。关键是要让孩子用心去读,这样才能达到提高理解能力和积累的目的。
B、确定阅读时间。
孩子白天的学习内容多,作业也多,晚上回家还有家庭作业,一天下来是很累的。所以,要把孩子的阅读时间放到周六或周日的某个时间段内,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就足够了。这样才能让孩子用心去读。
C、做好监督。
监督孩子阅读是需要技术的,既不能坐在旁边盯着孩子读,也不能规定一个时间放任孩子读。最好的监督方式是让孩子读完后,写一段读后感,然后家长去阅读孩子写的读后感。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在孩子不知不觉中,家长完成了监督任务,不会造成孩子的低触情绪。另一个是写读后感本身就是培养孩子的理解能力、促进有效积累的过程。
走马观花不叫阅读,囫囵吞枣也不是阅读,只有用心阅读才是真正的阅读。
综上所述。只要家长让孩子多记忆,精阅读,写日记。我相信一两年后(不能急功近利指望一两个月就能提高语文成绩),孩子的语文成绩会有明显的提高。
现在谈谈针对考试的技巧掌握。
语文考试的试题与其它学科都不相同,其它学科是立足于教材中的知识点来命题,语文由于没有系统的知识点,所以,中考和高考语文考卷与语文课本相距甚远。比如说,学生记住了课本中某篇课文的写作手法、主题、人物性格特征,但是拿记住了的东西去回答试卷中的另一篇文章设置的相似题目时,却大相径庭。
从这个角度说,面对语文考试,要教会孩子的是解题思维和语言表达形式。
语文考试的试题有一定的稳定模式,尤其是中考和高考试题。这样说来,它就具备了规律性,因此,分析、掌握试题的规律性,我们就有了提高语文成绩的方法。
下面我以2018年和2019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2)诗歌鉴赏试题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2018)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一项是(3分)
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沙场杀敌报告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抒发心中郁闷。
C.诗人把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摸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15.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我们先来分析选择题应该怎么做,我们从中要学会什么?
第一,采用排除法。
排除法就是要掌握的技巧
第二,要抓住选项中的核心词,然后在相应的诗句中评判是否正确。
抓核心词就是要掌握的答题思维方式。
[解题过程]:
A项,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01 要确定选项中的核心词。
选项中有“观看”、“草书”、“回顾”、“创作过程”几个核心词。
02 要找到相应的诗句。
根据选择内容,A项相应的诗句是“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03 要对比核心词使用是否正确。
“观看”对应的是诗句中的“端”字,是正确的。“草书”诗歌题目告诉了我们。“回顾”的意思“端”字包含了。“创作过程”即“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所以,判断A项是正确的。
再来分析客观题应该怎么做,我们从中要学会什么?
第一,准确找到题干中的核心词。
第二,分析核心词,确定答题的思路,确定答题针对的对象。
第三,按照惯用的语言组织形式答题。
[解题过程]:
01 找核心词。
题干中的核心词是“酒”、“作用”和“简要分析”。
02 分析核心词。
“酒”告诉我们是词语运用理解。“作用”是指这个词的好处是什么。“简要分析”是说要结合诗句作答,答案不能过长,百字左右即可。其答题对象是“词语运用”。
03 确定答题思路。
“词语运用”的答题思路通常是:解释词语(按词语常见与否确定是否解词)十使用的手法(按是否运用了手法确定是否回答)十词语的陈述对象的特征十好处。
04 答题:
第一个酒字(没必要解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使用的手法),再现了喝酒时的情绪和气势(陈述对象的特征),起到了托衬气氛的作用(好处)。第二个酒字运用比喻的手法(使用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完成作品后的心满意足,踌躇满志(陈述对象的特征),使诗人当时的心理状态跃然纸上(好处)。
以上就是为考试,需要认真归纳总结的应对方法,它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由于篇幅,无法将应用文、文学作品、文言文阅读和语言运用的解题技巧一一阐说,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这里要强调的是,古代诗歌考题的命题内容包括诗歌的语言运用、思想感情、写作手法和诗句理解几方面。所以我们需要学习诗歌的内容理解、词语运用、写作手法运用和思想情感表达四个方面的内容。
*诗歌的内容理解要学会对诗歌的散文化处理(就是翻译)。
*词语运用要记住一些常用的评价词语运用的词语,比如形象、生动、呈现、真切等等。
*写作手法要记住并理解古代诗歌常用的手法,比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比喻、对化……
*思想情感要记住并理解古代诗歌常用来评价的词语,比如壮志难酬、怀才不遇、愁怅、郁闷……
为了验证我介绍的技巧是实用的,大家可以做做09年的诗歌试题,小试牛刀。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201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上一篇:送儿子上幼儿园儿子说不敢去,说老师打了他的腿,我现在该找老师谈谈还是在观察看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