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万通六君子资料简介(个人简历及图片)
万通,海南,的人万通六君子资料简介(个人简历及图片)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万通六君子 - 成就
万通六兄弟从相识到共同创业,有偶然因素,也有大家都具备相同价值观的必然因素。六人都受过高等教育,不甘于在传统体制中发展,有着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梦想和抱负。在创业之初,冯仑等人就提出“以天下为己任,以企业为本位,创造财富,完善自我”的原则和理想。1992年,以冯仑为首写了一篇文章,名为《披荆斩棘,共赴未来》,将自己描写为立志实业报国的青年知识分子,特别指明做企业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当代中国知识青年探寻报国道路,并探寻如何有效地重整资源。文章相继被《海南开发报》和《中国青年报》转载,引起了很大反响。 中国新兴民营企业完成原始积累后,往往会选择快速扩张,进行盲目的多元化,万通也不例外。1994年起,万通开始了全国性的多元化投资和盲目扩张,进入地产、金融、商贸等多个领域。
万通六君子 - 分歧矛盾
矛盾产生
1995年之前,六兄弟配合得很好,也协调得很好。当时,六个人以海南为中心,分散在广西、广东附近等省份,经常见面。1995年起,万通的业务开始分布到北京、上海、长春等地,六兄弟分布在不同省份,负责各地的业务。由于当时沟通不便,造成信息不对称。再加上六个人性格不同、地域和管理企业的情况不同,不可避免的,大家在一些事情上形成了分歧,相互之间越来越不容易协调, 虽然资源和结构发生了变化,但六个人仍然保持个人收益上的平均主义。当时他们确定了3条土规则:第一,不许有第二经济来源;第二,不转移资产,不办外国身份;第三,凡是在公司生意上拿到的灰色收入统统交回公司,六个人共同控制这笔钱。 在经济上六个人都没有计较,但大家对生意的看法和理解出现了分歧。首先是资源分配的问题,同样做房地产,有的人说深圳好,有的人说西安好,有的人说北京好,但资源是有限的。开常务董事会时,大家会互相认为对方的项目不好,由于实行的是一票否决制,大家很难达成统一。当时潘石屹在北京担任万通实业总经理,北京的资源配置最多,慢慢的,各地开始绕过常务董事会,直接向潘石屹借钱,导致万通集团公司几乎成为了一个虚拟的总部,主要的业务和个人都在外地,谁拿到各地的具体项目,谁就是老板。
另一方面,六个人对公司的发展战略也产生了分歧。有的人比较激进,主张进行多元化,有的人比较保守,认为应该做好核心业务;有的人不愿意做金融,有的人不愿意做商贸。有的项目在某几个人强力主导下,会做,但做得顺利还好,一旦不顺利就会导致怨言。例如1994年收购东北华联,六个人的意见并不统一,在冯仑和王功权的主导下,万通用7000万收购了,但之后的整合一直不顺利,成了一个费时、费力、费钱的乱摊子,最后赔了4000万,冯仑和王功权的权威受到了挑战。 和其他民营企业不同的是,六个人并不是在金钱上产生了矛盾,而是在公司战略和企业管理上发生了不可调和的冲突。但六个人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因为共同理想走到一起,又经历了重重考验,彼此间有着深厚的感情,都不想分开。
问题解决
面对进退维谷的形势,冯仑试图通过学习来解决。冯仑让大家读罗尔纲的《太平天国史》,告诉大家要有耐心,在没有想出办法之前不能演变成“天京之变”;还找来鲁迅的一些文章,例如《韧性的战斗》,鼓励大家要坚持。为了搞明白组织应该如何进化,冯仑甚至研究了土匪史,看英国人贝思飞(Phil Billingsley)写的《民国时期的土匪》,专门研究土匪的组织架构,还看过一本山西出版社出版的《水浒的组织结构》。在《野蛮生长》一书中,冯仑写道:“那时我住在保利大厦1401房间,潘石屹住在楼下,我们很痛苦地讨论着,等待着,就像一家人哪个孩子都不敢先说分家,谁先说谁就大逆不道。” 就在六个人都很痛苦,都很矛盾的时候,三个契机让事情有了戏剧性的转变。一是1995年,王功权去了美国管理分公司,在美国吸收了很多商务、财务安排的方法以及产权划分的理论;二是1992年,张维迎把《披荆斩棘,共赴未来》这篇文章带到了英国,张欣看到这篇文章后很兴奋,决定回国,张维迎就把张欣介绍给了冯仑。通过冯仑,张欣又认识了潘石屹,两人开始谈恋爱。张欣对问题的看法完全是西式的,认为不行分开就可以了―她把西方商业社会成熟的合伙人之间处理纠纷的商业规则带给了万通。 王功权和潘石屹都接受了西方的思想,开始劝说冯仑。冯仑开始不同意,但后来去了一趟美国,见到了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两人聊得很投机,冯仑讲了困扰自己已久的问题,周其仁讲了“退出机制”和“出价原则”,给冯仑以很大启发。于是,六个人中的三个人接受了新的游戏规则。回国后,冯仑提出“以江湖方式进入,以商人方式退出”。虽然是商人方式,但冯仑等人只是对资产进行了大致的分割,并没有锱铢必较,还是保留了传统的兄弟情义。走的人把股份卖给没走的人,没走的人股份平均增加,把手中的某些资产支付给走的人。 1995年3月,六兄弟进行了第一次分手,王启富、潘石屹和易小迪选择离开;1998年,刘军选择离开;2003年,王功权选择离开,至此,万通完成了从六个人到一个人(冯仑)的转变。
分开后的结果
分手后,万通六君子都实现了各自的精彩。冯仑、潘石屹和易小迪成为了地产界的大鳄,王功权成为了知名的风险投资家,王启富和刘军也在其他领域开创了一番事业。在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商业史上,万通六君子“以江湖方式进入,以商人方式退出”的事件则成为了一段佳话。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张醒生资料简介(个人简历及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