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万通六君子资料简介(个人简历及图片)
万通,海南,的人万通六君子资料简介(个人简历及图片)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万通六君子 - 来历
1991年6月,王功权与冯仑、刘军等人在海南成立了海南农业高科技投资公司(万通前身)。成立之初,王功权是法人代表、总经理,冯仑和刘军是副董事长,王启富是办公室主任,易小迪则是总经理助理,后来的潘石屹主管财务中心。
就是这六个性格鲜明,各有所长的男人,共聚一堂,呼啸聚义,被人称为万通六君子,在海南开始了披荆斩棘的江湖征战。最终各自成为一方霸主。潘石屹的“SOHO”系列成了地产新贵,王功权创办“鼎晖创投”,易小迪搞起了阳光100集团,王启富成为了“海帝地板”的总裁,刘军在四川从事农业项目,做着果蔬保鲜、储藏加工和营销的买卖,冯仑一直留在万通集团。
万通六君子 - 性格特点
这六个人中,冯仑与王功权的经历相似,都在体制里呆过。冯为人谦和,以兄长待人,而且他脑子活络,有政治眼光;王功权曾任吉林省委机关的一名宣传干部,性格有些反叛,善于危机处理;潘石屹年轻一些,在个人的兴趣和爱好上,较为海派,做事目的明确,咄咄逼人;易小迪具有出世的智慧,不爱争抢,举重若轻,扮演着任劳任怨的实干家的角色;王启富则爱憎分明,讲义气,真性情;刘军性格直率,在万通分家之际,他是惟一敢坐在桌子上,指着冯仑鼻子对他咆哮的人。
万通六君子 - 相遇经历
1988年,冯仑受国务院体制改革委员会下属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委派,去海南筹建海南改革发展研究所。开办之初,海南省委给了研究所5万块钱,一辆车和一台电脑。有意思的是,海南省委还给了1万台彩电的批文,让研究所用倒批文的钱作为开办经费。最终,研究所的业务被分为三部分:一部分做研究,一部分搞经营,一部分办杂志。冯仑负责招人,组织研究队伍并管理《新世纪》杂志(即现在的《新世纪周刊》的前身),另外一个人负责经营,招来的人里就有潘石屹。
在当时,冯仑提出,招聘的人至少要学过两个专业,单一专业背景的人知识面和能力比较狭隘,不大有发展。在冯仑招聘的过程中,王启富和易小迪先后加入了研究所。王启富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之后又到中国政法大学学了法律,当时在一家国营的秀港工业房地产公司做办公室主任,后来跳槽到研究所。易小迪是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毕业、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专业研究生,在中央党校第一次见到冯仑并有过交流后,就跟着冯仑去了研究所。 来到研究所后,王启富告诉冯仑,他的原领导,秀港公司总经理叫王功权,是一个非常有理想的热血青年,一定要介绍给冯仑。于是,通过王启富,冯仑认识了王功权并成为了非常好的朋友。王功权毕业于吉林大学管理系,被分配到省委宣传部,是宣传部培养的年轻后备干部。王功权的孩子刚出生一个星期,他就利用照顾老婆生孩子的机会偷偷跑到海南,并在从广州到海南的汽车上认识了刘军。刘军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16岁就开始上大学),被分配在成都一个国营企业,听说海南有机会,没跟单位打招呼就来到了广州。在汽车上,王功权和刘军聊了一路,他们约定,到了海南谁先找到工作就来“救”另一个人。王功权在秀港公司先是做办公室主任,不久又当上了总经理,便把刘军叫了过来。 1989年夏天,王功权因故被迫离开秀港公司。海南改革发展研究所被解散,冯仑回到北京,加入了后来因“罐头换飞机”而名震四海的南德经济集团。易小迪在当地开了一家印刷厂,据说当时什么都印,包括结婚证,但一年也赚不了多少钱。潘石屹也待在海南,勉强维持着自己开的一家公司。
冯仑到南德后,王启富、王功权和刘军也先后加入了南德。在当时如日中天的南德,冯仑担任总办公室主任兼西北办主任,王启富担任法律室副主任,王功权担任天津投资公司副总经理兼东南办主任,刘军担任西北办副主任。因为四人聚在一起,关系也更加密切。他们经常在一起畅谈人生和理想,在思想上形成了很成熟的合作基础。在当时,冯仑等人就讨论过创业,计划办一个万通代理事务所,“万通”即路路通之意,计划帮人出书、写文章、开会,积累一些钱后再谋发展。 1991年,冯仑等人离开了南德,再次来到海南,易小迪的印刷厂成为了他们的落脚点。在准备创业期间,冯仑和刘军跟王功权商议,必须由王功权当老总他们才做,因为只有王功权做过生意。王功权答应了,冯仑等人便开始筹钱。 1991年9月13日,海南农业高技术联合开发投资公司(简称“农高投”)在海南正式成立,创始人为冯仑、王功权、刘军、王启富、易小迪和李宏(黎源)。为创办公司,六个人一共凑了三万多块钱,这些钱大都用在注册公司等前期费用上,拿到执照后只剩几百块钱,是一个典型的“皮包公司”。冯仑等人就此开始了在海南的“淘金”之旅。半年后,易小迪找来了潘石屹,负责第一单房地产业务的销售,冯仑在日后回忆:“他的销售才能在那个时候就显现了。”
万通六君子 - 合作
在第一次界定合伙人利益关系时,冯仑等人采用的是水泊梁山的模式――“座有序,利无别”。大家虽然职务有差别,但利益是平均分配的。在当时,董事长的位置并不重要,大家关注的焦点是法人代表和总经理。大家一致认为,王功权当法人代表和总经理比较合适,于是,法人代表和总经理就由王功权担任。冯仑则担任副董事长(当时董事长职务必须由投资主管单位的人担任),王启富、易小迪和刘军担任副总。1992年初,潘石屹加入了公司,最初担任总经理助理兼财务部经理,后来也变成副总。 虽然都是副总,但权力并没有办法详细规定,所有事情都要六个人在场讨论。冯仑曾回忆:“这时情况变得比较微妙,最后谁说了算呢?名片、职务不同,但心理是平等的。后来功权说他是法人代表,要承担责任,得他定,但如果大家不开心,以后可能就没责任负了,所以多数时候他会妥协。” 1992年,通过运作海口“九都别墅”项目,“农高投”赚得了“第一桶金”。此后,“农高投”用这笔钱去操作“莲怡庐”等项目,不断在海口、三亚炒房炒地。公司经济条件宽裕后,很多老员工都拥有了“四个一”,即一套房子、一万块钱存款、一部电话和一部摩托车。
在“农高投”成立之初,人员并不多,除去王功权、冯仑等六个“高层”,只有两个员工,一个是王功权的老婆,一个是王启富的哥哥,大家一起干活、一起吃饭,谁也没把自己当“干部”。完成原始积累后,公司开始招聘新人,这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上下级关系。由于王功权、冯仑等人的座次排得很模糊,导致六人权力均等,因而产生了一个问题:下面的员工自觉不自觉地会“站队”,形成各式各样的派系,导致组织运行效率低下。 1993年1月18日,“农高投”增资扩股,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形式的企业集团,即万通集团,主要股东除冯仑、王功权、刘军、王启富、易小迪还有后来加入的潘石屹以及中国华诚财务公司、海南省证券公司等法人股东,由冯仑担任董事长和法人代表。 在之前,冯仑等人的合伙人关系是虚拟的,没有股权基础。通过这次改制,冯仑等人开始建立了财产基础上的合伙人关系。冯仑提出一个观点:按照历史的过程来看,缺了谁都不行,每个人的作用都是百分之百―他在,就是百分之百;不在,就是零。 从这个角度出发,万通六君子在确定股权时采取了平均分配的办法。由于是平均分配,大家说话的权利是一样的,万通成立了一个常务董事会,重大的决策都是六个人来定。 1993年6月,由万通集团投资并以定向募集方式发起组建了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实收资本金8亿元人民币,成为北京最早成立的以民营资本为主体的大型股份制企业。同年,万通在北京开发了“新世界广场”项目。通过和香港利达行主席邓智仁的合作,万通新世界广场大获成功,卖到了当时市价的三倍。万通新世界广场的成功,让大众和业界开始关注万通,同时,也奠定了两个地产大佬冯仑和潘石屹的“江湖地位”。
上一篇:张醒生资料简介(个人简历及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