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汉字造字有什么样的规律?
汉字,象形,造字汉字造字有什么样的规律?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般来说,汉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我国古代对造字法有“六书”的提法,除了上述四种外,还包括转注和假借。但严格说来这两种应属于用字的方法。
实际上,古人并不是先有六书才造汉字。因为汉字在商朝时,已经发展得相当有系统,那时还未有关于六书的记载。六书是后来的人把汉字分析而归纳出来的系统。然而,当有了“六书”这系统以后,人们再造新字时,都以这系统为依据。好像“軚”、“锿”是形声字,“凹”、“凸”、“氹”是指事字,“畑”、“奀”是会意字。
在甲骨文、金文中,象形字占大多数。这是因为画出事物是一种最直接的造字方法。然而,当文字发展下去,要仔细分工的东西愈来愈多,好像“鲤”、“鲮”、“鲩”、“鳅”等事物,都是鱼类,难以用象形的造字方法,仔细把它们的特征和区别画出来。于是,形声字就成了最方便的方法,只要用形旁“鱼”就可以交代它们的类属,再用相近发音的声旁来区分这些字。也由于形声字在创造新文字方面十分有效率,甲骨文时代约仅有一半不到的字是形声,但到了近代,有80%的汉字是形声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汉字是表意性文字,是以象形为基础,通过形、音义的统一变化而形成的。汉许慎《说文解字・叙》说“仓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字者,言摹衍而寝多也。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文是象形的单体,字是在象形单体基础上由形、声增益孳衍行出来的复合体,把它写于竹帛之上就成了书。后来的书法就是通过书写汉字形象来表现美的艺术。
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周礼》:八岁入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日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日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洁诎,日月是也。三日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臂相成,江、河是也,四日会意。会意者,比类合道,以见指物,武,信是也。五曰转 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今,长是也。”可见“六书”是汉人归纳出来的构造汉字的六种方法。“象形”是用线取天地万物和人本身的各种形象构成图画式的符号,来表达意思的造字方法。
如⊙(日)字,画太阳的形象。如D(月)字,画月亮的形象。如(山)字,画山的形象。如(册)字,面简册的形象。“依类象形”的象形字,是单个图画性质的独体字,后来汉字的部首就由它构成。“指事”是在象形基础上使用象征符号,用以表达意思的造字方法。如⊥(上)和T(下)字,在横上加一竖就是上,在横下加一竖就是下,如(立)字,画一人站立地上。“会意”是用二个或二个以上象形单体组合起来表达新的意思的造字方法。如另(见)字,上画眼下画人,表示人睁大眼睛看东西,如(采)字,画人手摘桑叶的形状。如(祝)字,画人跑在神位前礼拜的形状。“
形声”大多以形符为主而取其意,以声符为从而取其音。如以水符为主,加上声符,就组成江、河、湖、海、清、泽等字。以木符为主,加上声符,就组成松、柏、桃、树、根、枝等。孳衍下去就构成成千上万个字,中国汉字绝大多数是形声字。 以上四种是构造汉字的主要方法,再加上转注、假借,共六种。“六种”实际是汉字构成和使用的规律,即有象形意义,又有符号意义,有极强的表意性。所以“六书”对于以汉字为书写对象的书法家来说是很重要的。我国历史上的大书家如李斯、蔡邕、颜真卿,赵孟频以及滑代金石家、书家,都对“六书”有深入的研究。对于研究篆书和篆刻的人来说更有特殊的意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汉字的造字有它的规律,或象形、或指事、或会意、或形声、或转注、或假借。实际上转注和假借只是用字法,与汉字的构字不发生关系,在此,就“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这四种造字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造字有规律。最初是象形,指示,会意。在此基础上扩展为形声字。独体字象形,指示,会意。合体字形声字。还有假借,转注字为少数。古文里常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象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