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目前全国范围内,哪个县级融媒体发展得好,有哪些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
媒体,中心,广电目前全国范围内,哪个县级融媒体发展得好,有哪些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目前全国范围内,哪个县级融媒体发展的好,它都有哪些产品,有哪些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蓝田县融媒体中心,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前来参观的其他地区的准备发展的电视台很多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随着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广电主流媒体的融媒体传播渐成常态。当前,各大广电媒体的“两微一端”普遍建成,传播矩阵也已形成,“中央厨房”和融媒体中心也得到推广,融合运营模式初步形成。
从各大广电融媒体建设中,我们能够捕捉到媒体融合市场释放的三重信号:一是视频业务将扮演重头戏;二是移动互联业务将大面积展开;三是体制将决定未来融合发展的主动权。这在一定程度上提示出媒体融合的前景及其发展走向。在实操层面,未来发展主要有以下趋势:
一、从深度融合到大开大合
媒体融合已走入第五个年头,媒体融合正步入下半场。媒体融合正由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转向系统、服务生态融合的大开大合。互联网下半场的特征是全数字化、全产业链、全运营化和全行为化。媒体融合的“下半场”应该重点打造全媒体生态系统,延展价值链。
二、机构改革推动媒体融合
在媒体融合深入推进的关键时期,体制机制改革关系着整个媒体融合的成效。2018年,广电总局成立媒体融合发展司。媒体融合发展司的职责包括: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协调推进三网融合,推进广播电视与新媒体、新技术、新业态创新融合发展等。2018年以来,包括中央、辽宁、湖南、吉林、广西、天津等媒体改革也拉开了大幕,深化机构改革、优化调整机构职能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媒体融合进程。伴随着机构改革,我国媒体融合也开启新变局。
三、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为代表的融媒体建设加速升级
融媒体中心是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标配和龙头工程。中央和省级媒体的融媒体中心逐渐完善并实现常态化运营。2018年以来,融媒体中心建设继续铺设和完善升级。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成立后下设25个中心,其中新媒体中心就有3个(融合发展中心、新闻新媒体中心、视听新媒体中心)。
北京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成立,意味着首都媒体融合也开启加速跑。北京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开启从“相加”到“相融”的加速跑,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加快推进深度融合。
四、“移动优先”成为共识
坚持移动优先,跟踪前沿技术,布局未来移动终端。现在已进入移动互联时代,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技术进步,成为媒体融合发展的助推器。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信息生产、分发、盈利方式的原有结构,塑造了大规模草根化的内容生产上浮路径,谁离开它就可能成为信息孤岛。
五、区域化发展模式成主流
各级广电媒体已经完成或者正在打造区域范围内的联合发展。即省市级广电机构搭建一个融合媒体平台,可覆盖到市县级广电机构,既可以让市县级广电机构节省资金,省去重复建设工作,又可解决发展不平衡带来的弊端。
值得注意的是,县级融媒体中心将迎来建设高潮。2018年以来,河南、湖南、陕西、重庆、内蒙古等全国多个省份先后开展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拉开了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大幕。
关于“县级融媒体中心”,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将县广播电视台、县党委政府开办的网站、内部报刊、客户端、微信微博等所有县域公共媒体资源整合起来、融合发展。这些“县级融媒体中心”主要是当地各类渠道的归并以及一体化运作。
“县级融媒体中心”密集涌现,不仅是媒体融合的“一公里”下沉,也有利于促进媒体体系的全盘激活。
六、以人为本搭建融媒人才体系建设
破解广电融媒困境,须从顶层设计的高度,对广电融合转型进行整体谋划。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
顶层设计,包含广电的治理体系改革和现代传播体系建设。与以往传媒的增量改革不同,当下广电面临的是存量改革,改革涉及各方利益的调整,尤其是体制机制的改革,需要一场系统化的、全面深化的改革。比如通过制度安排和产业转型,重构对宣传、经营、管理、绩效的监督和控制,这涉及组织构架、KPI考核、薪酬体系、流程再造、企业文化、人才培养、商业模式、资本运营、产业布局等多方面综合创新管理。
上一篇:大三了被一个大一的学弟要微信,被小两岁的学弟追求应该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