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无为无不为”的诠释,能否给一个与主流不一样的解释?
不为,道德经,自然“无为无不为”的诠释,能否给一个与主流不一样的解释?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怎样才能入"无为"真境,其实《道德经》全书在讲"道"论"德"。"道"是什么?"道"就是宇宙自然之"本","德"是"道"之"用"。想要修真体"道"得"无为"真境、状态。究竟什么是"德"的真意本质,其实,就在德字的组成结构之中,人人,十面,四方,一心齐聚为"德"。"德"就是"放弃妄念妄行,无我奉献,万众向善,团结一心,天下为公。大家看夜空浩瀚的星海,包括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太阳系再到宏大的银河系在内的所有宇宙物质,都是"道"的悖大呈现,是"道"之"德"的怜爱奉献,是"德"之"善用"的最好体现,"德"在人之"用"上,最朴素的方式方式就是"积德行善",以不刻意"妄为"的真实"无我奉公"精神境界,"淡化自我私欲",积极参与热心服务社会。依无硬性刻意"无为"状态,将自己融入宇宙自然之"道"中,从而真正达到"无为无不为"真境。这就是修"无为"真道的最朴实简捷"玄机妙法。
以上是本人对"无为无不为"与主流不一样的浅显感悟理解,依此粗文呈献给大家,以便共同探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无为”是道家思想的经典理论,“无为”所指向的结果是“无不为”,这是道家老子观察世界而得出的结论。“无为”的内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从自然层面来说,“无为”是大自然的特性,大自然是不偏私的,因为不偏私,所以就没有所谓“有为”一说;其次,从人生层面来说,“无为”是一种处世智慧,即懂得知足,懂得制衡自身的物欲。
1、自然层面上的“无为”:大自然不偏私,反而能成就万物,任其自然生长
如果从自然层面上来分析“无为”的话,我们能深刻体会老子的“大智慧”。大自然的特性,就是没有人刻意去作为,大自然就是大自然,因为没有人的刻意作为,所以大自然是没有偏向,没有“私欲”的。
太阳东升西落,该下雨的时候下雨,该出太阳的时候出太阳,万物按照自己生长规律生长,大自然并没有去刻意做什么,反而就是因为这个“不刻意”之顺其自然,万物才得以“生老病死”,繁衍不息,这就是“大自然”之“无为”魅力。或者这样说,正是因为“大自然”对万物之不加干涉,才成就了万物自然而然地生长。
2、人生层面上的“无为”:切勿因一己私利去过度有为,无为可无不为,强为则失
在《老子》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
大概意思就是,如果能够做到“无为”,不去因为自身的欲望去胡作非为,那么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得成。
这句话的逻辑可以这样理解:我们强求,源于自身的私欲,但是强求往往并非都能获得好结果,甚至会因为强求而失去更多,所以“强求”所对应的结果往往是“大失”。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控制自身多余的“私欲”,不属于自己的不去强求,这时,我们所为的,都是我们应该做而且可以做的,我们压根就没有去强求什么东西,即我们因不贪求,不会因求而不得烦恼,于是,我们往往是被满足的。或者换句话说,我们的眼光根本就没有盯着略显多余之物欲等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上,自己对那些多余之物欲没有需求,既然没有需求,得不到那些名利的结果,对自己来说,就不是所谓“失”了。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将“无为无不为”理解为是一种“知足”的心态。
所以,老子之“无为而无不为”从人生层面来看,实则是告诉人们懂得知足,懂得制衡自己的私欲,与自己“和解”。
3、“无为而无不为”一方面表明了自然“不偏私”的特性,另一方面也表明了“懂得知足”的处世智慧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总结:
首先“无为而无不为”表现了大自然之“不偏私”的特性,因为“不偏私”,所以“无为”;亦是因为“无为”,不去干涉万物,反而让万物得以自然生长,繁衍不息。
其次,“无为而无不为”亦是一种懂得“知足”的处世智慧,因为懂得知足,所以才不会因为贪欲而去“有为”,于是人是“无为”的,人不会因为名利去做损人利己的事情。于是,因为懂得知足,懂得适度,就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这时,人往往是“无为而无不为”的。注意,此处“无为”并非指什么都不错,而是针对“过度妄为”提出的。
本文有颜小二述哲文原创,如果喜欢,请点赞关注哦。
注:图片来自网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然了。意思就是你什么事都不做,而实际上你已经什么事都做到了。人一辈子,拼命做事——吃食——做事——吃食,最后死了,而你,不做事也不吃食,也死了。
作为一个聪明的管理者,放手让每个被管理对象去做他们该做的事情,管理者无为,社会却没有什么没有做好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无为而无不为”——通过先放弃自己想要的来达到自己想要的,且想要的是正向的!
去年双十一我一下子囤了很多书,其中有一本就是《道德经》(王弼注解版),但我囤的书中唯独《道德经》没有去看,其他全部看完了。因为我觉得除非很有空才去看这类事,所以一直拖着。到了今年双十一,我本来想买南怀瑾的《论语别裁》来看的,但拿到快递却是一本《道德经》,我很郁闷,怀疑是不是送错了,看了订单确实是我买的,是当时下单眼花点错还是淘宝系统出现bug?我也不管啦,于是我不看注解地过了一遍这本书。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