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巴金资料简介(个人简历及图片)
巴金,上海,散文集巴金资料简介(个人简历及图片)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1936年的大上海,年仅32岁的巴金在文学创作和翻译两方面已是声誉卓著,尤其是他的长篇小说《家》,深深唤醒了青年一代。当时追求巴金的人很多,但他却没看上任何人。在给他写信的爱国学生中有一女生写给他的信最多,她笔迹娟秀,言词不多,落款总是“一个十几岁的女孩”。这个女孩的信给巴金留下了特别的印象,他们通信达大半年之久,却未见过面。最后,还是女孩在信中写道:“笔谈如此和谐,为什么就不能面谈呢?希望李先生(巴金原名李芾甘)能答应我的请求……”信中不仅约了时间、地点,还夹着一张她的照片。
按信中的约定,那天上午,巴金怀着好奇的心情,来到约定的饭店。一会儿,一位梳着学生头、身着校服的女生出现了,还没等巴金回过味来,那女孩已像熟人似的欢快地叫起来:“哎呀,李先生,您早来啦。”巴金谦逊地一笑:“唉,你也早啊。”她那忽闪忽闪的大眼睛看着巴金,文雅、快活地笑着说:“李先生,您比我猜想的可年轻多了。”不善言语的巴金一下子少了许多拘束,开心地说道:“你比我想象的还像个娃娃呀!现在可以告诉我你的名字吗?”于是,18岁的萧珊(陈蕴珍的笔名)开始介绍自己。此后,两人开始了8年的恋爱。
相知忘年之恋在巴金看来,萧珊主动爱恋自己是她的权利,是她纯洁美好心灵的自然表露,而自己对萧珊的爱,却出于躲不过诱惑,甚至有亵渎感情的嫌疑。因此,巴金仍然把萧珊当小朋友对待。而萧珊对巴金的爱,是为巴金作品中对生活的真诚、激情和高尚的人格力量所感动而产生的。一天,萧珊高兴地来到巴金的住地,不一会儿,却泪流满面地从楼上下来。同院的朋友好心地拉住萧珊问道:“李先生欺侮你啦,我去找他算账。”萧珊不好意思地说:“我爸爸要我嫁给一个有钱人,我来请他决定,他却说,这件事由你自己考虑。”这时,随后下来的巴金解释说:“我是说,她还小,一旦考虑不成熟,会悔恨终身的。如果她长大有主见了,成熟了,还愿意要我这个老头子,那我就和她生活在一起。”巴金一番发自肺腑的表白更坚定了萧珊追求爱情的决心。
相守风雨30载1942年,由于抗战吃紧,巴金的一些同事先后离开了当时共同工作的桂林文化生活出版社,这使巴金顿感悲寂。体贴入微的萧珊不等大学毕业,就来到巴金身边:“你不要难过,我不会离开你,我说过在你身边的。”姑娘的挚爱帮助巴金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巴金为维持生计拼命地写书、译书、编书,他不能被经济问题所困扰,更不能影响自己的创作心境与创作质量。他写出了《火》第三卷,翻译完了屠格涅夫的《父与子》、《处女地》。这样,他的侄儿、侄女的学费有了,结婚成家的费用也没问题了。1944年5月1日,巴金在桂林漓江东岸,借了朋友的一间木板房当新房,他们没有添置一丝一棉、一凳一桌,只有巴金4岁时与母亲的合影,作为祖传的珍贵家产。也没有什么可安排的,只委托弟弟李济生以双方家长名义,向亲友印发了一张旅行结婚的“通知”。第二年,他们生下了女儿李小林,5年后,又添了儿子李小棠。近30年的相亲相爱,相濡以沫,他们从未吵过一次架,红过一次脸。在“文革”的岁月中,萧珊和巴金互相支持、互相关怀。巴金不知向萧珊隐瞒了多少次自己所遭受的非人待遇,萧珊也替巴金承受着铜头皮带的毒打。1972年7月底,备受精神摧残的萧珊患了直肠癌。手术前,萧珊对巴金说:“看来,我们要分别了!巴金用手轻轻地捂住萧珊的嘴巴,低下了头,肝胆欲裂。1972年8月13日中午,萧珊与世长辞。她在临终前一直念着巴金的名字。萧珊故去后,她的骨灰一直放在巴金的卧室里,巴金的床头放着萧珊的译作。巴金时常对着这些物品出神。巴金对萧珊一往深情,写了《怀念萧珊》、《再忆萧珊》,还有《一双美丽的眼睛》等文章。
巴金 - 兄弟
巴金说过,大哥是他爱得最深的人,三哥是最关心他的。巴金还说,他们三兄弟的共同之处,都是愿意多为别人着想,多付出一点。“两个哥哥对我的帮助很大,我要帮助他们,结果没有机会了。我可能不会被人忘记,我希望他们两人能被人记住”。巴金希望他们两人能被人记住的愿望不仅仅是因为兄弟之情,更因为两个哥哥对人的真情。《巴金的两个哥哥》收录了巴金讲述他两位哥哥的多篇文章和哥哥给巴金的信件。还有亲朋好友撰写的回忆文章。在他们充满真情的文字中,读者感受到的不仅是巴金三兄弟的手足之情,更是那抹不去的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感。
巴金 - 名言
1:奋斗就是生活,人生惟有前进。
2:爱真理,忠实地生活,这是至上的生活态度。
3:我爱人生,所以我愿像一个狂信者那样投身到生命的海里。
4:友情在过去的生活里,就象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
5:每个人应该遵守生之法则,把个人的命运联系在民族的命运上,将个人的生存放在群体的生存里。
6: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
7:我是春蚕,吃了桑叶就要吐丝,哪怕放在锅里煮,死了丝还不断,为了给人间添一点温暖。
8:支配战士的行动的是信仰。他能够忍受一切艰难痛苦,而达到他所选定的目标。
9:说真话不应当是艰难的事情。我所谓真话不是指真理,也不是指正确的话。自己想什么就讲什么;自己怎么想就怎么说这就是说真话。
10:“死”的逼近使人更宝贵“生”,更宝贵活着所能处理的光阴。人明白自己随时都会死去,他更不肯浪费时间,他要在这有限的余生里做好一些事情。
11: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12:爱真理,忠实地生活,这是至上的生活态度。没有一点虚伪,没有一点宽恕,对自己忠实,对别人也忠实,你就可以做你自己的行为的裁判官。
13:我绝不悲观。我要争取多活。我要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14:友情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象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
15: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巴金 - 自我评价
“我不是文学家,但是我写作了五十多年。每个人从不同的道路接近文学。
我从小就喜欢读小说,有时甚至废寝忘食,但不是为了学习,而是拿它们消遣。我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会成为小说家。我开始写小说,只是为了寻找出路。”
――《文学生活五十年》对于巴金来说,“友情是生命中的长明灯”,如今身边的朋友一个个都故去了,他感到十分孤寂,于是他说:“长寿是一种惩罚”。
巴金 - 著作书目
《无政府主义与实际问题》(理论,与他人合著),1927,上海民钟社 《灭亡》(中篇小说),1929,开明书局 《从资本主义到安那其主义》(理论),1930,上海自由书店 《死去的太阳》(中篇小说),1931,开明书店 《复仇》(短篇小说集),1931,新中国书局 《雾》(“爱情三部曲”之一,中篇小说),1931年,新中国书局 《海的梦》(中篇小说),1932,新中国书局 《春天里的秋天》(中篇小说),1932,开明书店 《海行》(散文集),又名《海行杂记》,1932,新中国书局 《光明》(短篇小说集),1932,新中国书局 《雨》(“爱情三部曲”之二,中篇小说),1933, 良友图书公司 《砂丁》(中篇小说),1933,开明书局 《电椅》(短篇小说集),1933,新中国书局 《抹布》(短篇小说集),1933,北平星云堂书店 《家》(“激流三部曲”之一,长篇小说),1933,开明书局 《萌芽》(中篇小说,又名《雪》),1933,现代 《新生》(中篇小说),1933,开明书店 《旅途随笔》(散文集),1934,生活书局 《将军》(短篇小说集),1934,生活书局 《巴金自传》(传记),1934,第一出版社 《电》(“爱情三部曲”之三,中篇小说),1935, 良友图书公司 《点滴》(散文集),1935,开明书店 《神・鬼・人》(短篇小说集),1935,文化生活出版社 《巴金短篇小说集》(1――3卷),1936――1942,开明书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