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王生洪(校长)资料简介(个人简历及图片)
上海市,上海,大学王生洪(校长)资料简介(个人简历及图片)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人物介绍
王生洪1965年8月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现上海大学)工程力学系。
曾任上海科技大学精密机械系副主任、上海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上海市政府教育卫生办公室主任、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党委副书记、上海市委统战部长(期间又先后兼任上海大学(1987-1992)校长、上海市高教局党委书记兼局长、上海国际教育交流协会会长等职)、上海海外联谊会会长。1995年起任上海市政协副主席,1998年12月后任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复旦大学校长。
1984年为王生洪中国国家教育部特批教授,曾担任中国电子机械学会副主任委员(1980年-1990年)。
学习经历
1965年8月毕业于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工程力学系;
1981年3月至1982年8月在美国普度大学土木工程系、机械工程系进修;
1982年8月至1983年2月在美国亚里桑拿大学航空机械系进修;
1983年2月至1983年6月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天文系合作研究。
工作经历
上海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
上海市政府教育卫生办公室主任;
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党委副书记;
上海市委统战部长(期间又先后兼任上海大学(1987-1992)校长、上海市高教局党委书记兼局长、上海国际教育交流协会会长等职)、上海海外联谊会会长;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
1998年12月起任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复旦大学校长(2009年1月卸任)。
上海杉达学院荣誉董事;
退休后任文化活动家、策划人。2010年策划成都谭氏官府菜中秋重金征联活动,并担任评委。
获奖荣誉
1984年中国国家教育部特批教授,曾担任中国电子机械学会副主任委员(1980年-1990年)。长期从事精密跟踪雷达、射电天文望远镜和大型天线系统结构设计和计算力学等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主持“K.C.频段20米卫星天线系统”、“6米口径长基线干涉仪射电望远镜”、“大型天线结构优化设计”、“大型结构可靠性分析”等课题,先后获得上海市科研成果三等奖(1978年)、中国科学院六五科技攻关成果奖(1986年)、中国国家科技进步-等奖(1987年)、上海科技进步-等奖(1990年)、中国教育科研成果-等奖(1990年)等。著有《电子设备结构设计》、《有限元方法及其应用》等,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王生洪曾获“上海市青年突击手”、“上海科技大学校先进工作者”、“上海市科技战线先进工作者”、“上海市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上海市劳动模范”等称号。专于电子设备结构设计和计算结构力学研究。撰有论文《天线结构的可靠性》、《大型天线结构的保型优化设计》等,主编《电子设备机械设计》。
王生洪先后获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爱尔兰国立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韩国全南大学名誉博士,并曾获“上海市科技战线先进工作者”、“上海市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上海市劳动模范”、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校长奖”等荣誉。王生洪曾多次赴美国参加学术会议;作为上海市府代表团赴美国访问留学生,多次应日本政府邀请访问东京、大阪等城市;应德国赛德尔基金会邀请访问德国巴伐利亚州;作为上海政府友好访问团成员访问苏联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多次赴比利时访问参加中欧国际学院董事会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董事会;应法国上海总会邀请,访问法国。
上海市科研成果三等奖(1978年)
中国科学院六五科技攻关成果奖(1986)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7)
上海科技进步一等奖(1990)
全国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1990)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名誉博士
爱尔兰国立大学名誉博士
日本早稻田大学名誉博士
韩国全南大学名誉博士
香港大学名誉博士(2013),
“上海市科技战线先进工作者”
“上海市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
“上海市劳动模范”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校长奖”。
教育生涯
1931年王生洪当校长以后,提出教育主张,学问范围务广,不宜过狭,这样才可以使吾们对于所谓人生观,得到一种平衡不偏的观念。对于世界大势文化变迁,亦有一种相当了解。抗战时期,王生洪发表了《大学一解》,更加鲜明地提出“通识为本,而专识为末”,“通重于专”。当时王生洪将这些理念付诸了实践。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王生洪为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培养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急需的大批人才,满足了中国国家工业化对科技人才的要求;对院系作出调整,行业化办学、高度专业化培养成为办学的基本形式,但是,高度专业化的培养模式具有明显的局限性,狭隘的功利主义忽视人的全面发展,不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改革开放以后,由于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破除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各项事业迅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高度专业化培养模式的弊端也越来越显露。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知识创新不断加速、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更加突出。王生洪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重新认识通识教育的意义,使大学教育回归本然的价值追求。
曾任职务
王生洪曾任上海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上海市政府教育卫生办公室主任、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党委副书记、上海市委统战部长(期间又先后兼任上海大学常务副校长、上海市高教局局长、党组书记、上海市国际教育交流协会会长等职)、上海海外联谊会会长。1995年起任上海市政协副主席,1998年12任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复旦大学校长。2009年,因年龄原因不再担任复旦大学校长职务,由杨玉良接任。王生洪曾任中共中国第十五大代表,第九届、十届中国政协委员,中共上海市第六、第七次党代会代表,中共中央上海市第七届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第七届、第十届人大代表,第五届中国青联委员,第五届上海市青联副主席,第五届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理事会副会长,首届香港特区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委员。新加坡教育部国际学术咨询组成员。
1984年国家教育部特批教授,曾担任中国电子机械学会副主任委员(1980-1990)。长期从事精密跟踪雷达、射电天文望远镜和大型天线系统结构设计和计算力学等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主持“K.C.频段20米卫星天线系统”、“6米口径长基线干涉仪射电望远镜”、“大型天线结构优化设计”、“大型结构可靠性分析”等课题,先后获得上海市科研成果三等奖(1978年)、中国科学院六五科技攻关成果奖(1986)、国家科技进步-等奖(1987)、上海科技进步-等奖(1990)、全国教育科研成果-等奖(1990)等。著有《电子设备结构设计》、《有限元方法及其应用》等,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治学思想
王生洪认为,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大学教育面临着三个方面的严峻挑战:
人文精神缺失
王生洪认为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重技术轻人文、重知识轻心智、重物质轻思想的倾向,很不利于人文精神的发育和生长。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发展进程中,这种社会弊病很容易发生。另一方面,中国传统观念中“学而优则仕”的功利思想根深蒂固,近代 “唯科学主义”也很有市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曾经广为接受。加之社会市场转型所带来的功利价值追求,使得人文精神被严重漠视。
上一篇:陈�e资料简介(个人简历及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