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雍正王朝》中,谁的权谋最深?
康熙,雍正,阿哥《雍正王朝》中,谁的权谋最深?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另一方面康熙又密令张五哥负责接送胤禛继位,让隆科多去接八阿哥,一并把他们看管起来。
还有一个细节,康熙把金牌令箭的位置告诉了张五哥,关键时刻,张五哥可以拿着金牌令箭放出被圈禁的十三阿哥胤祥,由他掌管丰台大营兵马,助力胤禛登基。
康熙又为何希望张五哥去救十三爷?因为十三爷在江夏镇和刑部冤案过程中救过张五哥的命,张五哥的妹妹又做了十三爷的侧福晋,两人感情深厚,张五哥去救十三爷合情合理,又可以还十三爷一个人情。
在皇位的继承问题上,康熙一开始是让太子继承大统的。经过江南赈灾、追缴国库欠款、调查刑部冤案、太子奸情这些事情之后康熙决定令谋新人。
在康熙末年,九子夺嫡的明争暗斗当中,如何让胤禛安全的登上皇位,是康熙需要秘密筹划的事情。
正是在他不露声色的深谋远虑之下,胤禛成功登上皇位。至于康熙为何选择胤禛,在畅春园,康熙临终单独召见胤禛的时候,已经说的很清楚了:
十三爷性情中人,爱憎分明,容易轻信别人,人好不一定就能当皇帝,康熙圈禁他十年,是希望磨去他的冲动,以免惹出事端,把胤禛拉下水。等历练好了脾气,到时候就是胤禛的得力助手。
十四阿哥,心胸狭窄,极易冲动,带兵尚需谨慎,治国必然坏事。
八阿哥以“贤王”自居,处处学康熙,以仁德处事,但是他把心思都用来拉拢人心,党羽遍布朝野,其心可诛。
康熙晚年,吏治腐败,四阿哥胤禛早在江南赈灾过程中,早就深有体会。康熙早就想要整顿吏治,无奈九子夺嫡把朝局弄得错综复杂,康熙力不从心,只能寄希望于下一代君主。
加上胤禛办事能力强、朝中中势力弱小,当上皇帝之后顾虑自然就少,可以放开手脚整顿吏治。
所以,最终康熙选择了胤禛。至于雍正篡位一说,基本上可以排除,因为清廷遗诏都是用满、汉、蒙三种文字书写,汉文可以改动,满文、蒙文如何改动?再说古代书写大多使用繁体字,简体字很容易改动,繁体字如何篡改?由此看出,雍正帝继位“根正苗红”。
那为什么历史上关于雍正有如此多的流言蜚语?主要是因为,康熙以仁孝治国,生前要求胤禛善待他的弟兄们。所以,雍正不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杀他的弟兄们,大多是圈禁。
而朝中八爷党官员在被流放的过程中,沿途散布谣言,败坏了雍正名声。
正是因为康熙留给了自己如此大的难题,雍正临死之前不能再把难题留给弘历,所以雍正杀了弘时。
总结:康熙处事不动声色而深谋远虑,他才是谋略最深的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雍正王朝》里老谋深算的人很多。
上书房大臣张廷玉,身为上书房里唯一的汉臣,周旋于另外两个满大臣和皇帝之间,既保持了自己的独立意志,又能顺应皇帝的心意,深得圣宠,不可为不老谋深算。在举荐新太子那场戏中,他不与佟国维、马齐一起推举八阿哥胤禩,反而在康熙最需要支持时,递上了推举废太子胤礽复立的折子,真是雪中送炭,让康熙好不感激、好不舒服。后来,在老八胤禩联合四大旗主逼宫雍正的那场戏中,年迈的张廷玉压轴发言,有理有据,力达千钧,舍命护主,让雍正铭记终生。
做大臣做到这种地步,已是难得。
同是上书房大臣的佟国维,本来一直站在八阿哥胤禩一边,可是得知康熙无意立胤禩为太子时,不动声色,反戈一击,配合康熙演了一场大戏,既替康熙清理了八阿哥的朝中势力,又顺势推出自己的侄子隆科多接替自己,延续了佟氏家族在朝中的荣耀和势力。
康熙临终前,皇子夺嫡进入最后阶段,但情势并不明朗。这时候,他告诫侄子隆科多不要倒向任何一个皇子,耐心等待康熙的召唤,以换来更大的荣耀。结果,一言中的,隆科多因此而如日中天。
能和皇帝联手唱戏,做大臣做到这种地步,已是凤毛麟角。
老皇帝康熙,面对一众野心勃勃的皇子,又面对一众老谋深算的重臣,他左推右挡,一直控制着局势。到最后阶段,头脑清醒,选了一个最合适的继位者,同时恩威并重,拉拢住九门提督隆科多,保证了新皇帝平安继位。
能把那么多老谋深算之人控制在手心中,康熙不可能不是一个老谋深算的人吧?
当然,说了这么多,我绝得最老谋深算的,还是雍正的谋士邬思道。
他既能参透局势,又能参透人心——尤其参透康熙的心理,最终成功把雍正送到皇位。同时,他又参透了雍正的心理,在雍正犹豫着是否杀掉他时,运用超高的智谋,让雍正不忍杀他,从而成功离开,保住了自身。
邬思道的老谋深算,已经有点似妖似仙了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孝庄太后曾经教导过玄烨,不要害怕大臣们结党营私,他们如果不搅和到一起进行明争暗斗,那么朝廷就会成为众矢之的了。康熙记住了皇祖母的教诲,有意培植了明珠党与索额图党,他们党同伐异只要不越过界限,康熙总是坐山观虎斗。
康熙学会帝王术将之应用的炉火纯青,自己八岁登基,先皇留下的四位辅政大臣大多是三朝老臣,他们的门生故旧遍布朝廷,他们的亲旧关系网盘根错节,康熙的有意放纵也造成了不利的局面就是政局动荡不安,这种形势在太子胤衽被废之后更加的剧烈。胤衽的母亲赫舍里是索额图的女儿,索额图一心想让自己的外孙稳住皇位,佟国维则主张八爷成为太子,马齐与张廷玉无党无派站在稳定政局角度考虑问题坚持立储是皇家家事不过问不参与。
康熙陷入了孤家寡人的境地,皇子们等待着他的家业,百官们等待着他指点江山,他得不到任何支持,所有人都相信了伴君如伴虎。康熙需要让皇子们安守本分,在胤衽失德失行的情况下以大局为重重新册封他为太子,直到他图谋造反。胤衽之后,康熙不再册立太子,诸位皇子和百官终于暂时放下心开始按部就班的工作学习了。胤禛的谋士邬思道对康熙的心思始终洞若观火,他看到的是一个创造大家业的老人等待继承人的情势,这位老人一生丰碑伟绩却也留下了一个烂摊子需要一个孤不党不派的儿子来收拾。
上一篇:有人说“同学聚会就是物是人非的聚会,没有任何意义”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