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诗人抒发的情感是什么?
峨眉,峨眉山,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诗人抒发的情感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诗人抒发的情感是什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峨码山月丰半轮秋,
影入平平羌江水流。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留给我们优美佳句。他川游中夜发清溪问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诗人从峨眉山月写起,展玌了羌江水流和峨眉山月形象而优美画卷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同时在李白的笔下对月亮的描鸟得生动传神给读者精神享受,我们应学习传承李白文笔和精种。
如有不妥之处望网友批评指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峨眉山月歌》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的作品。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的月亮也代表着故乡的月亮。此诗是李白初次离开蜀地(故乡)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三年(725年)以前。我们先来欣赏一下整首诗: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首句“峨眉山月半轮秋”, 巍峨的峨眉山高高耸立,半轮秋月静静地悬挂在山顶。此句看出诗人出行的时间是在夜晚,我们可以想象得出年轻的诗人满腹豪情,仗剑站在船头,在秋风中衣袂飘飘。举头望见半轮淡淡的秋月,心中似有不舍之情。然而,想到这一去必将功成名就,心中顿时释然,心情变得豪迈飘逸起来。
“影入平羌江水流”,月亮的影子倒映在平羌江面上,犹如一块碧玉晶莹可爱,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正所谓“月亮走,我也走”。诗人乘船顺流而下,向自己心中的梦想奔去。此时的诗人,还没经历过人生的波折,对未来充满憧憬,豪情万丈地离开故乡,心情正如眼前的江水和明月,那么澄澈那么明静。读这一句,让我们想到了“岁月静好”四个字。
最后两句“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今夜我要从清溪驿出发到三峡去,船转入渝州以后,月亮被高山遮住就看不见了。从“夜发”句可以看出此时的诗人是何等得意气风发,从清溪驿出发,小船顺水顺风一路向东直出三峡,出三峡后进入湘鄂平原,离自己的目的地越来越近,离自己的梦想也就越来越近了。“思君不见下渝州”,从“思”字可见诗人对家乡的依依惜别情怀,“君”这里并不指人,而是指峨眉山月。船过渝州以后,诗人就看不见峨眉山月了,离家乡越来越远。诗人毕竟是乍离乡土,对故乡的人和事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江月送行,末句依依惜别之情跃然纸上。
本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诗境随着地名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又用“峨眉山月”贯串整个诗境,既有“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又抒发了诗人浓浓的思乡情怀,语言自然清新,意境空灵流转,被视为绝句中的绝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峨眉山月丰半轮秋,影入平平羌江水流”的问题,本身就是一个无效问题,答问者应先纠错!因为——
其一,李白《峨眉山月歌》原诗中没有提问者所列出的这两句诗。原诗正确的句子应该是: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其二,为什么提问者故意或不严谨地要在李白原诗句“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上下句中,分别加了“丰”和“平”二字,而答问者也不纠错或将错就错?
或许是打字失误,这也是提问者不应犯的低级错误,我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作者早年离川出陕,游罢峨眉山,在健为县的清溪驿乘船夜发,驶向渝州,准备沿三峡东下。在夜发清溪的时候,写下了这首诗,怀念住在附近的一位友人。
峨眉山上高悬着半轮秋月,而平羌江中又流动着投射的月影,月影随波,依依有情。自己要下渝州,出三峡,相离愈远相见也就愈难,此日之相思,他日之相忆。所以就引出下面的"思君不见"四字来。这就给全诗染上了一层浓重的感情色彩,达到了景中见情,情景交融的境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诗人是说,峨眉山的月亮随着平羌江水一直送我出川,不说诗人自己坐船离开,而用拟人的手法说是月亮随着江水流动在诗人。这是巧妙的艺术手法,说明诗人依依不舍的离开家乡四川。
上一篇:二手陆巡在哪买靠谱?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