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高力士资料简介(个人简历及图片)
玄宗,力士,高力士高力士资料简介(个人简历及图片)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可惜,开始玄宗还听,说得多了,皇帝就不高兴了,终是没有听从。直到杨贵妃殒命马嵬坡(一说流亡海外),唐玄宗才悔恨交加,说:“悔不听卿言,致有今日之祸!”
安史之乱中,他随玄宗奔西川,行至马嵬驿时,“军士围驿,上闻喧哗,问外何事,左右以国忠反对,上杖屦出驿门,慰劳军士,令收队,军士不应。”上命高力士问缘由,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对曰:“u2018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u2019”上曰:“朕自当处之。”入门,杖倾首而立。久之,京兆司录韦谔前言曰:“今众怒难犯,安危在晷刻,愿陛下速决!”因叩头流血。上曰:“u2018贵妃长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u2019”在此关键之时,高力士进谏曰:“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上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舆尸置驿庭,召玄礼等入视之。玄礼等乃免胄释甲,顿首请罪,上慰劳之,令晓谕军士。玄礼等呼万岁,再拜而出,于是始整部伍为行计。”.
马嵬驿杨贵妃被处死,千余年来凭说纷纭。在当时护驾军士群情激愤的危急情况下,高力士为了保护玄宗逃亡,也只能劝皇帝采纳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的主张,采取牺牲贵妃以平息军愤的无奈办法。
玄宗入蜀后,先前与高力士同受宠信的官居三品的内侍监袁思艺投降安禄山,高力士则因从幸成都、护驾有功进封齐国公。肃宗即位后,帝闻肃宗即位,玄宗“喜曰”:吾儿顺天应人,改元至德,不忘孝乎,尚何忧?”力士曰:“两京失守,生人流亡,河南汉北为战区,天下痛心,而陛下以为何忧,臣不敢闻。”的确,不仅肃宗即位时的战况是不容乐观的,在复杂残酷的宫廷斗争中,玄宗返回长安后肃宗对乃父的态度,也绝非玄宗所愿的“不忘孝”。疾风知劲草,危难之际,高力士既对唐玄宗忠心耿耿,追随身旁,又能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把握时机,及时进谏,提醒玄宗,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可谓处事干练的忠臣。
西京收复后,他随玄宗返回长安。安史之乱平息以后,玄宗被迎接回朝,并尊为“太上皇”。儿子肃宗不希望太上皇管朝政,儿媳、肃宗的皇后张良娣及宦官李辅国就暗中配合,常常挟制迫害玄宗,一般旧臣,早都忙着投靠新主子邀宠去了。倍感寂寞的唐玄宗,左右只有一个人陪伴,那就是高力士。
上元元年即公元760年,以拥戴肃宗有功的大宦官李辅国乘肃宗父子之间的矛盾,诬奏玄宗与高力士“日与外人交通”,又借口u2018请太上皇到太极宫游玩u2019,强行把玄宗迁往西内。玄宗骑马行至睿武门,却被忽然涌上的五百名手执出鞘兵刃的禁军拦住了去路。为首的正是李辅国,他傲慢道:“陛下说,太上皇居住的兴庆宫太过狭小不便,请您去太极宫居住!”玄宗受了惊吓,几乎掉下马来。高力士连忙扶住玄宗,走上前去厉声面斥李辅国:“五十年太平天子,李辅国汝旧臣,不宜无礼,李辅国下马!”李辅国不觉失辔而下,又看了他一眼,遂冷笑道:“高公公,真没想到事到如今,你怎么还那么不懂事?”言罢便一刀砍死了高力士身边的一名小宦官。高力士面对李辅国的威胁面不改色,直接对那五百骑兵喊话道:“太上皇诰曰,将士各得好生!(大家辛苦了!你们在太上皇面前拔刀拦路,就不怕犯王法么?!)”他的气概把李辅国和五百禁军纷纷镇住了,皆慌忙收刀下马跪倒齐呼“太上皇万福”。局面算是初步稳定了下来,但高力士是个明白人,知道重回兴庆宫已是不可能的了,唯一能做的只有保护玄宗安全了。怎么办呢?他就直盯着李辅国道:“李辅国拢马!”李辅国看了看他,只好悻悻然过去把马缰拉住,这样一来,他与李辅国两人一左一右牵着玄宗的马,平安把玄宗护送到了太极宫。宫门关上之后,李辅国才得以带兵离去。而玄宗握住高力士的手已是泪流满面,说:“微将军,阿瞒(玄宗小名)已为兵死鬼矣!”
高力士的行为,深深得罪了李辅国,不久李辅国就勾结张良娣私下诏书:“上元初遭谤迁�y安置巫州,知与不知,皆为叹息。”将高力士强行从玄宗身边拖走,所以才会有了后来的流放,平素行事谨慎的他,为了玄宗,不惜得罪权势滔天的李辅国,是怎样的忠心?应当说,这个荣与辱大起大落的著名宦官,在当时的历史环境里,做到了一个古代忠臣的所能做的一切。
史料记载,力士至巫州时,随从不过十几人,所余衣粮,仅够数月之用。翌年,第五琦也谪至夷州,与高力士萍水相逢,两人饮酒叙谈。高力士回顾往事,无限伤感,即席赋诗曰:“烟薰眼落膜,瘴染面朱虞。”之后,对左右说:“宰相犹如此,余何以堪!”左右听了,无不涕泗交流。
宝应元年(762年)四月,玄宗和肃宗相继去世。李豫即位是为代宗,改元大赦天下。流放于巫州的高力士遇赦回京。六月,他得到玄宗去世的噩耗,“号天叩地,悲不自胜”,每一号恸,数回气绝。七月,到朗州(今湖南常德)时由于哀毁过度,哽咽成疾。他对左右说:“吾年已七十三,可谓寿矣。官至开府仪,可谓贵矣。既贵且寿,死何恨焉。所恨者二圣升遐,攀号不逮;孤魂旅榇,飘泊何依?”八月八日在朗州开元寺的西院去世。代宗以高力士为前朝耆旧,保护先帝有功,遂诏令恢复他过去的官爵,并赠扬州大都督,许配葬玄宗的泰陵。
与李白
天宝元年(742),两位声名煊赫、风格迥异的人物相遇于大唐首都长安宫苑。一个是权重四海的冠军大将军、渤海郡开国公、内侍监高力士(690-762),一个是落笔摇五岳、啸傲凌王侯独领风骚的天才诗人李白(701-762)。他们相聚在唐皇帝李隆基身边,周旋于沉香亭上、白莲池畔的轻歌曼舞、美酒香花中,这该有多少动人的故事,巧妙的过招吸引人的目光、引发人的遐想。事实也果然如此。请看李浚《松窗杂录》:
开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药,即今牡丹也。得四本红、紫、浅红、通白者。上移植于兴庆池东沉香亭前。会花方繁开,上乘照夜白(马名)太真妃以步辇从。诏特选梨园弟子中尤者,得乐十六部。李龟年以歌擅一时之名手,捧檀板押众乐前,将歌之。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为?遂命龟年持金花笺宣赐翰林供奉李白,立进清平调三章……龟年以歌词进。上命梨园弟子略约调抚丝竹,遂促龟年以歌之。太真妃持玻璃七宝杯,酌西凉葡桃酒,笑领歌词,意甚厚。上因调玉笛以倚曲……自是顾李翰林尤异于诸学士。会高力士终以脱乌皮六缝(靴)为深耻。异日,太真妃重吟前词。力士曰:始以妃子怨李白深入骨髓。何反拳拳如是耶?太真妃因惊曰:何翰林学士能辱人如斯?力士曰:以飞燕指妃子,贱之甚矣。太真妃颇深然之。上尝三欲命李白官,卒为宫中所捍而止。
还有段成式的《酉阳杂俎》:
李白名播海内。玄宗于便殿召见。神气高朗,轩轩然若霞举。上不觉忘万乘之尊。因命纳履。白遂展足与高力士曰:去靴。力士失势,遽为脱之。及出,上指白谓力士曰:此人固穷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