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明朝有着大量劝谏而死的官员,而清朝却寥寥无几?
明朝,皇帝,大臣为什么明朝有着大量劝谏而死的官员,而清朝却寥寥无几?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一个国家有敢死谏的官员,这个国家一定是开放的,有包容的,也是繁荣的。明朝一大堆的名著也注定了他的不平凡。就拿西游记来说里面有这么一句话:“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这书要搁在清朝作者十个头也不够砍,明朝皇帝却看的津津有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明、清两朝的差别相当明显。
我认为明朝死谏的官员多,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原因是宋明理学占据了统治地位。而理学更重“名”,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大臣们宁愿丢官丢命,也要留下清白在人间。因此,有违士大夫观念中礼教的事情,官员们都敢于向皇帝力争。哪怕是被当众打屁股直至一命呜呼。
另一个原因是明朝的皇帝们实在是史无前例地残暴。明朝皇帝发明了“廷杖”,即脱掉裤子在朝堂之上打屁股。这简直是赤裸裸的污辱!历朝历代到明朝,对官员的严苛达到了顶点。当迂腐的官员碰上了残暴的皇帝,所以明朝就有了大量劝谏而死的官员。当然,这其中很多并不“死谏”,而是身子骨太弱,几板子便被打死了。
清朝就不一样。清朝是非汉人王朝,按古代观念是夷狄。孔子曾说,“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古代汉族人对外族是有歧视的。因此,在清朝为官的人,特别是清初出来做官的汉人,在个人名节上本来就是有亏的。所以清初才有文人撰写对联讽刺降清的洪承畴:史笔流芳,虽未成功终可法。洪恩浩荡,未能报国反成仇。
试想,为了一己富贵而在清庭心安理得为官的人,怎么会为某个虚无飘渺的理想而拼死力谏呢?所以清朝死谏者就少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个人观点,欢迎纠错和补充
首先,在明朝,知识分子是个人,是有地位的上等人。虽然皇帝动不动就有文官被打屁股。而且被打的大多是年轻的御史。对内阁大学士这样的官员还是尊重的。
而在清朝,读书人就是奴才,这是好听的,难听的就是条狗,还是宠物狗,逗皇帝开心的狗。看乾隆怎么评价大才子纪晓岚的:我以你文学才能杰出,才让你总领《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实际上不过把你当戏子一般养在身边,你何敢妄谈国家大事。就是一只宠物狗。
再者,明亡后,有血腥的读书人都死的死,主要是心学的读书人,导致心学式微,实在惋惜。隐居的隐居,如王夫之,黄宗羲等。
投降的都是什么人?东林党,理学的腐儒,只会跪着,欺负妇女儿童的废物。像东林党领袖钱谦益,跳河怕水凉,头皮痒把头发剃了,留了个猪尾巴。指望这样的人死谏吗?可怜了柳如是!
还有就是,明朝杨慎“国家养士百五十载,仗义死节,就在今日。”却被强硬的嘉靖打断了文人的脊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
第一,价值影响不同,明朝是士大夫文化发展的高峰,主要讲究文死柬武死战。如果大臣因为劝谏被皇帝处罚,那他将获得很高的声望,获得忠臣的美誉,从而增加政治资本,很有可能在老皇帝驾崩后被新皇帝重用。
第二,统治集团不同,明朝皇帝大多残暴荒唐,需要文臣来纠正其错误,比如嘉靖为把他老爸列为皇帝,群臣不同意;万历想把宠妃的儿子立为太子,群臣坚持立嫡立长;而清朝皇帝大多勤劳爱民,没什么需要大臣直言甚至拼上性命进行劝谏的。
第三,党争影响。明朝党争十分严重,靠着拼命劝谏逼迫皇帝接受自己主张,整垮对手是明朝党争的一种手段。清朝皇帝吸取明朝灭亡教训,十分憎恶党争,如果想用这种方法整垮对手,也许对手没倒自己先遭殃了。
上一篇:你最喜欢的古代历史人物是谁?他(她)对你有哪些影响?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