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人说”内向的人和外向人差别就是会说话”,你怎么理解?为什么?
的人,说话,自己的有人说”内向的人和外向人差别就是会说话”,你怎么理解?为什么?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平时的生活和者工作中,大家大多都接触的都是外向的人,外向的人容易引起大家的注意。
外向者给他人的印象一般都是乐观开朗,能够轻易地跟他人侃侃而谈,能够有效地活跃气氛,喜欢展现自己,更具领导才能,也更富激情和力量。
而那些看起来很内向的人,会被认为没有社交能力、不爱说话、不善言辞、胆小害羞、不合群、缺乏自信。
正因为处在这样的文化当中,很多内向的人都会为自己的个性感到烦恼。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在《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这本书中,作者苏珊·凯恩这样讲到:“我们的性格如同性别一样,是自我认同的非常重要的部分。然而对内向者微妙的偏见,导致了他们对天赋、能量和欢乐的浪费。”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内向者和外向者并没有好坏或者高低之分,他们只是拥有不同的性格。
只不过在常人眼中,人们太过重视外向者的优势,而忽略了内向者身上隐藏的巨大能量。
其实很多社会精英都是内向型人格,比如在商界里的巴菲特、比尔·盖茨、李嘉诚、扎克伯格、乔布斯,再比如艺术界的贝多芬、达芬奇、梵高,科学界的诺贝尔、爱因斯坦等等,他们都不像外向者那样能说会道,然而这并不妨碍他们站在社会舞台的中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一定,因为会说话的人大部分很有亲和力,而不会说话的人一般都表现为很高傲,感觉很难接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我们大部分人都处于内向和外向之间,一段时间特别想独处,安安静静的在家里待着,不想说话,通过独处来治愈自己,而又有一段时间,特别想参与活动,通过和朋友一起逛街,看电影,吃饭等活动来填补自己的孤独,所以绝大多数人其实没有内向和外向之分,而是看自己在那一刻的状态是想外向还是内向罢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内向的人主要是不喜欢热闹,喜欢静静的一个人,不喜欢与他人沟通,只和最亲近的人在一起玩了聊天,外向的人就属于不甘寂寞,爱与人沟通聊天表达能力比较强,喜欢热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内向的人善于思考,外向的人善于行动。两种倾向都有自己的优势,有意识的调节能够更加的平衡。外向的人可以做冥想练习,内向的人可以和朋友一起做些运动,让自己的大脑放松下来。就像村上春树写作之余去跑跑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请。我认为也不完全是这样,首先外向型的人,配合客体而思考、感觉、行动。关心,完全用在客体,以客体为优先。所以,这种人容易受客体的影响制约。反之,内向型的人并不关心客体,以主体为优先。仔细观察这种人的思考、行动、感觉、行动,会发现所有的动机都来自主体,客体只有副次价值。
就举一个和外国人交往的例子。外向型的人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外国人很感兴趣,进而模仿吸收,严重时甚至失去自我。内向型的人则是借着交往,反省自己的生活方式、对事物的看法和感受等等,检讨国人的优缺点,如果有什么改变,一定是让自己更好。
外向型的人对环境中的人物和事物,反应积极关心外界,容易受外界影响,也能影响外界。对生的或新的环境也不畏缩,和大家维持良好的关系。
内向型的人对环境中的人物和事物,反应消极。凭内心的主观因素做决定,不容易受外界影响。不关心外界,不喜欢受外界影响,也不愿意影响外界,因此变得团锁而缺乏社交活动,多半倾向自我反省。
一般对外向型的评论是“经常消耗自己,把自己推展到万物之中”,对内向型的评论是“躲避外界的要求的,昼不为客体耗费能源,反为自己建立强力安全护围”。这两个根本态度,是对环境的典型“适应方法”。
但是,荣格并非把个人归属于这两类,甚至认为一个人的人格中并存着两类倾向,只是平常其中的某一类占优势,成为有意识的态度。居于劣势的不被意识,列入“个人的无意识”。外向型人,“自我”为外向,“个人的无意识”为内向。内向型的人,“自我”为内向,“个人的无意识”为外向。
对周围的人设防线,态度冷漠,这种人一看就知道是内向型的人,本人也这么认为。但是,在内心深处也可能隐藏着他人和本人都不知道的热情。平日沉默不爱多活、出风头的人,有一天可能会突然尖锐的提出质问,侃侃发表自己的信念。
上一篇:黑龙江大米哪个品种最好吃?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