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农村五十岁的人,因孩子结婚生孩子需去城里照料,该放弃土地吗?
农村,土地,孩子农村五十岁的人,因孩子结婚生孩子需去城里照料,该放弃土地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农村五十岁的人,因孩子结婚生孩子需去城里照料,该放弃土地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农村,己有很多五十岁的人因为孩子在城市或者生孩子,父母便弃家中的土地,邦孩子照顾家庭或者带孩子,这足以说明,孩子的重要性。
为此放弃家中的土地也是暂时的,因为孩子由于工作及各方面的原因,需要父母来照顾家庭。
也有可能孩子想要父母照顾家庭是其一,其二是顺便让父母享受一下城里的生活,尽孝心是也,其三是不想让父母在农作受苦受累,放弃土地,自己有能力养活,照顾父母。
总而言之,为了孩子可以暂时放弃农村土地,从长远打算,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没了土地以后怎么生活,本来我们农民就没多经济来源和存款,随孩子进城是暂时的,也是在邦孩子减轻工作及生活压力。
以后农村变化很大,农民也将成为新时代的农民,国家各项惠民政策会落实到每个村民,土地流转或买卖,农民都会从中受益的,农民朋友,农村的土地不该放弃,也是我们的最后的退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种情况,现在是很多的,有很多人因为去城里照顾孩子们,去城市生活了,但是很多这样情况的农民朋友们,他们是没有放弃农村的户口,没有放弃农村承包的土地,也没有放弃农村的宅基地,因为他们还给自己留了一手,留下了回农村的后路,就是说这些农民朋友们,他们在年老的时候想回到农村去养老生活的话,由于他们没有放弃农村的户口,没有放心农村承包的土地,没有放弃农村的宅基地,所以,他们是完全可以叶落归根的!
也有一部分农村的农民朋友们,进城之后就放弃了农村户口,放弃了农村承包的土地,放宅了农村的基地,他们这样做也是有他们的考虑的,有他们的道理的,因为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为自己进城之后,不可能再回到农村去生活的,或者他们进城之后,通过在城市一段的生活,也们已经熟悉了城市的生活,他们也已经融进了城市的生活,而且最主要的是他们进城之后,不管是与城市的儿子媳妇生活在一起,还是与城市的女儿女婿生活在一起,他们与城里的孩子相处得非常融洽,孩子们为了照顾他们的晚年生活,也不想让他们再回到农村去了,所以,他们就放弃了农村的一切!
如果将来还想回到农村养老的农民朋友们,那就不该放弃农村的户口,放弃农村承包的土地,放弃农村宅基地的,他们现在可以在城市里生活,而可以把农村承包的土地流转或者转包出去,这样还能获得农村承包土地的流转转包费用的,到了最后的时候,他们也不想回到农村生活的话,他们那个时候再放弃农村的户口,放弃农村承包土地,放弃在农村的宅基地,也是完全可以的,因为这个主动权掌握在他们手里,没有人强迫他们放弃农村的户口,放弃农村承包的土地,放弃农村宅基地的!
而决定永远在城市生活的农民朋友们,也不要过早地放弃农村的户口,放弃农村承包的土地,放弃农村宅基地的,因为你的户口在农村,你就是村里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将来村里有什么福利待遇的话,也会有你一份,也会分配给你的,而且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你在农村的土地,你在农村的宅基地,可能被征收占用,如果那样的话,你就会得到高额补偿的,如果现在你就放弃了农村的户口,放弃了农村的承包的土地,放弃了农村宅基地话,那么将来真有征收占用的话,你就会后悔的!
所以,对于有这样情况的农村的朋友们,不管你们将来想回到农村生活的,还是将来不想回到农村生活的,你们现在可以在城市生活,而且可以在城市里安稳的生活,只要你们自己不放弃农村的户口,不放弃农村承包的土地,不放心农村的宅基地,你们也不要担心,你们农村户口是不会被剥夺的,你们在农村承包的土地是不会被收回去的,你们在农村的宅基地也不会被别人拿去盖房子的,这样做,你们即可以得到你们承包的土地流转转包的费用,如果遇到土地宅基地征收占用的话,你们还可以得到高额补偿的,在最后的时候,你们想回到农村养老生活的话,你们也是有退路的!
感谢您对从善如刘三农问答的关注和支持,欢迎您的评论留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在土地流转,先交大队合作社,由合作社转给承包商。不能放弃,土地是百姓的根。再说你还每亩在八百元左右的转费,一举三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觉得不应该放弃。因为农村的现状是,五十岁的人是农村的中坚力量,振兴农业,就要靠这一年龄的人,因为五十以下的不会种不爱种,再者到城里照顾下一代,难免发生口舌,给自己留条后路。土地暂时由人代管,小孩大了,让他们在城里生活,自己在农村自食其力,攒点养老钱。
上一篇:四川适合种火参果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