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你认为学习的本质是什么?
自己的,知识,本质你认为学习的本质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学会学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什么是学习?
1、学习的三个流派
第一派:直接传授派(认为学习就是简单、机械的记录,老师只要直接传授知识就可以了)
第二派:条件反射派(认为学习就是要行动,并且形成条件发射,类似于巴甫洛夫的狗实验 )
第三派:建构教学派(认为学习要以兴趣为出发点,学习者不能只是被动接收,必须要主动观察、比较、推理、创造、记录。本书就是\"建构学习法\"的完全解释。)
2、学习的本质是什么?
(1)【主动】学习是主动与知识互动的结果。学习只能由自己完成,老师没有办法把知识塞进学生的脑子里。学习不是单纯的被动接收、学习不是简单机械的记录、学习不是信息和资料的堆砌。
(2)【炼制】学习就是\"炼制新概念\"的过程。学习就是自我发问、学习就是和现实对质、学习就是与他人对质、学习就是自我表达、学习就是辩论、学习就是建立网络。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冲突、质疑、争论和接受的过程。
(3)【形成新概念】学习就是改变自己的先有概念,形成新的概念。学习就是一个\"解构\"和\"重构\"的过程。解构并摧毁\"错误的旧概念\",重构并形成\"正确的新概念\"。学习就是学习者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接纳新的知识,巩固或者改变原有的认知,形成新的认知的过程。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
3、学习者最大的障碍——旧有概念!
(1)【墙的比喻】“旧有概念”就好像一堵墙,它阻碍了人们通向另一个知识空间。“旧有概念”对学习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障碍,它让学习者受限于自己的知识,对一切新事物都避而不见。已有知识会排斥一切与其不能形成共振的观念,换句话说,我们只会学习强化我们原有信念的东西。有时候,一个人就是听不进别人说的话,不仅在教育环境下,在很多情景下人都很难改变自己的旧观念。
(2)【拆掉墙】为了学习,必须建立一种不协调感,采用\"提问、对质、辩论\"等手段,瞄准“旧有概念”的“硬核”,制造一种紧张,打破学习者大脑所建立的脆弱的平衡,让先有概念“失衡”。所以,每一次改变都源于一次不快的经历,对于学习者来说是一次威胁。过往经验的意义被改变,个体阐释现实的方式,甚至他赋予人生的意义,都会被打乱。
(3)【与墙共存】墙的比喻让我们隐喻看到,解构是一种良好的方法,但绝不是唯一的方法。大多数时候我们并不需要拆墙,我们可以攻击地基,而不是障碍本身。还可以将解构转化为另一种建构,例如建一个脚手架、一座桥、一个斜坡或者是一条隧道。所以,新知识的炼制不一定要摧毁先有概念,大多数出现的是中和或替代现象,不同的表述可以共存。
4、知识是如何储存在大脑中的?
(1)【联结】知识的诞生就是神经元相互联结的结果。大脑中的每一个神经元都具有多个\"联结\",可以四面八方的传播。在学习时,所有参与同一任务的神经元区域通过\"电活动同步化\"而相互\"联结\"在一起,交织形成为一个新的网络;各类信号、网络以及神经递质引发的感受导致了\"意义\"的产生,然后永久的被保存下来!此时,一种新知识就此确立了地位。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联结\"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人的一生都可以建立新的\"联结\"网络,即使在年纪很大的情况下,也不例外。
(2)【分散】记忆是分散和随机储存的。并没有固定的存储区域,记忆散布在所有皮层和下皮层上、以及一些更深的区域。海马体和杏仁核只是记忆的中转站,类似于电话总机。
二、如何正确的学习知识?
第一步:激发动机
没有动力就不会学习。学习从来都不是“胡萝卜加大棒”的问题。它的底层逻辑应该是一种渴求感,或者叫学习的动机。学生必须主动愿意接纳信的知识,才有可能改变已有的观念。而教师最主要的作用其实是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就是说,学习者必须主动产生接收的意愿才行。
【老鼠的动机】早在20世纪40年代,在耶鲁大学任教的动物行为学家克拉克·赫尔就已经注意到,要让老鼠学会走迷宫,仅提供食物刺激是不够的,食物刺激只是一种对结果的奖励。就老鼠而言,它必须有饥饿感。完成迷宫的穿越是某种需求(摆脱饥饿)和对这种需求的回应(食物刺激)结合在一起的结果。如果老鼠不怎么饿,食物就失去了它的价值。所以,小鼠动机=摆脱饥饿 x 食物刺激。所以,得出一条科学定律是:动机=需求×价值
1、【问题】(制造需求) 带着问题去学习,就是最好的动机。重点是:让学习者在学习之前,要感到一种\"空虚\"、一种\"匮乏\",或是一种\"不足\",并产生想要填满它的冲动。要点:对学习者提出一个问题,并不直接给出答案,制造悬念。
2、【奖励】(给予价值) 这里指的奖励不是单单指的物质奖励,也包括精神奖励,比如表扬、鼓励、夸奖、或者大脑的多巴胺奖励,以及所有能够带来正面反馈的东西。失败会使人容易失去动力,长期得不到正面反馈也会失去动力。换句话说,如果新知识能给学习者带来\"好处\",并且学习者能感受到这种好处,他就能学习。反之就不能。
3、【挑战】(势均力敌) 需要付出一定时间、一定努力进行自我超越才能实现的计划,才能激发个体的动机,同时还会让个体在自己和他人眼中的价值得到提升。要点:难度太低就会毫无激情,难度太高就会自暴自弃。
第二步:\"炼制\"知识
学习动机一个必不可少的出发点,但即使有了动机,学习新知识也可能还是无法进行。很遗憾,事实就是如此。知识从来不是一下子就能直接获得的,它也不可能是别人给予的。学习者只有在\"为知识炼制出一层意义\"时才能占有知识。有了动机,90%的工作就完成了,但上,已完成的这90%只是前期工作,剩下的是最棘手的部分。
1、【对自己发问】(提问) 只有当个体进入了提问步骤,他才会试图去理解,他才会开始学习。为什么会下雨?为什么会下雪?
2、【和现实对质】(实践) 光是听一听别人的经验或是把它们记在脑袋里,也就是积攒一些信息,是不足以算作学习的。要想像孩子们说的那样“真的会”写一篇像样的文章,而不仅仅是会写字。进入一种基本物理情境,对自己确信的事进行验证,才能真正学到知识。并对其加以“思考”,类推、比较、符号化和各种模型是必不可少的。
上一篇:一份没有尊严的工作该不该放弃?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