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戒尺还给老师利大还是弊大?
戒尺,老师,孩子戒尺还给老师利大还是弊大?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把戒尺还给老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打,而是用规则来约束孩子。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先来看看“戒尺”的真正意义。
戒尺的由来
传说,朱元璋有一个最大的对手,名叫陈友谅。
在朱元璋打败元兵后,把陈友谅也灭了,并建立了明朝。
有一天,朱元璋睡觉时,梦到陈友谅持刀朝他砍去,猛地从梦中惊醒,冷汗连连。
朱元璋还没平静下来时,太监来报,说娘娘产下一子。
朱元璋不由得想起了那个梦,是否理解了那个梦的意义,揣摩着这可能是陈友谅来寻仇。于是,下令杀死皇子。
有位足智多谋的老臣听说这件事以后,便奉劝朱元璋等那位皇子长大后,就送他去边关,不要伤害他的生命。
这个皇子就是朱棣,小时候相当顽皮,不喜欢读书,只爱舞枪弄棒,不服从老师管教,不把老师看在眼里,又打又骂。
所以,很多老师根本管不了朱棣,纷纷请辞离去。后来请了徐善述,这位老师很聪明,知道朱棣不吃硬的就来软的,为了让他读书,每次都是把书顶在头上,跪在皇子面前。
朱棣见老师对他很是敬重,于是感动之余好好读书。不曾想,朱元璋有一天来访,看到这一幕,勃然大怒。
把老师扶起来,立即赐给他一根戒尺,并告诉他;此尺如朕亲临,皇子不听话,就用戒尺打手掌。
自此以后,朱棣读书非常用功。于是,老师教训学生的戒尺就此流传。
戒尺的意义
所以,“戒尺”在过去指的是私塾先生对学生施行体罚所用的小木板。对学生有训诫、警示的意义。
戒尺一直流传至今,只不过是人们忽视了而已。
古代电视剧里基本都有这样一个片段,孩子犯了家规,就必须在规定的时间里,虔诚地跪在地上,等待长辈的训诫。这一过程既能激发孩子羞耻心,又能让孩子有所警醒。
俗话说;家有家法,校有校规。孩子违反了规矩,自然应该受到戒尺的惩戒,通过这种惩戒敬畏“戒尺”,从而在心中有这把“尺子”,既用它来器量本身,又用它来权衡他人,让他评判事非,明白公正公义,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一个心中有把“尺子”的人才不会走偏,才不会迷失自己,才能真正为社会作贡献。
然而,老师管教学生流传了这么多年,可是,最近这些年,无数老师被剥脱了管教孩子的权利,让越来越多的孩子肆无忌惮。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一组照片;老师在台上讲课,下面四个学生正旁若无人地吃着菜、喝着酒。
这组照片下面评论声不断;有的说老师的定力好,有的却在质疑老师……
教育发展到今天,老师想管学生,却管不了,而父母又没有时间管,教育从未这样悲哀,让孩子像草一样疯长。
如何用这把戒尺
曾经有位老师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都有相应的惩戒制度,比如美国;学校有权利将违规的同学关禁闭;英国也有相关规定;罚学生写作业,惩戒,停学,甚至包括打手心,但每双手不超过三次等……
毫无疑问,应该把管教的权利还给才师。只是,老师应该怎么管教孩子,多大的孩子可以进行体罚,比如,幼儿园的孩子可以坐反省椅,不能体罚,因为幼儿园的孩子正在形成规则的重要时期,而小学生的管教方式又完全不一样,初中甚至高中更不一样……
我们国家正是缺乏了这种明确的标准,才导致无数老师丧失了管教孩子权利。老师管教学生权利丧失,而家长又不管,那么很容易导致孩子不能明心正德,这会真正害了孩子。
在孩子的人生路上,必须有一根戒尺,让他明事理,懂分寸。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把戒尺还给老师利大弊大的问题,这不能一概而论,还要看如何执行,制定出比较细致可操作性条文标准才行。戒尺的规制(材质,长短,宽度,厚度等,最好统一制定发放,使之能成为代表老师神圣不可侵犯的象征),什么情况可以体罚学生,体罚几下,体罚轻重,是否要其他学生代表或老师在一旁监罚等等。让体罚成为一种维护课堂秩序的手段,能够成为促进学生守规的良器,能够促进学生遵纪守德,明白事理,素质进步,而不能成为老师泄愤的工具,不能用来滥罚学生,这样才能利大于弊。如果简单的一刀切的谈论收回还是还给老师,那还是弊大于利。当前校园内很多老师的素质也不怎么样,也是有必要约束的,感觉应该成立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的校务组织,裁定一些重要的事情,并约束部分教师行为。
上一篇:你家喵宝的睡相有多难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