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我们如何使火星适宜人类居住?
火星,地球,磁场我们如何使火星适宜人类居住?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让科学家回答这个难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宜居星球的要求
想要把火星改造的适宜人类生存,我们首先要知道这几点。
科学家们根据地球生存环境,提出了星球宜居模型,意思是说当一个星球具备这几个条件时,就可能适宜人类生存。
这些条件分别是:
位于星系的宜居带中
有一个处于稳定器的恒星
外围有一颗大型行星的守护
有一个相对于自身小不了太多的卫星
有磁场
液态水
大气层
其中前3个条件地球和火星条件都差不多,这里不再讨论,我们重点讨论一下后面4个因素。
有一个相对于自身小不了太多的卫星
地球之所以演化出高级生命,其实和月球的存在有关。科学家研究发现,如果没有月球的存在,地球自转将会非常不稳定,地球温度也会变得非常不稳定,时而寒冷异常,时而炎热无比,反复无常的温度非常不利于生命的演化。
目前,火星拥有一个较为稳定的四季和昼夜,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类以及其他高级生命不需要对火星的卫星进行改造,就可以在上面生存。
磁场
地球磁场是全球性磁场,磁场的南北极与地球南北极刚好相反,物理上,地球的南极是磁场的北极,地球上的南极是地磁场的北极。指南针指的“南”是指地球磁场的北极、地球的南极。这一段有些绕,不理解也没关系。
我们知道,宇宙中有非常多的射线,其中有些射线对人体有害,比如太阳风,又叫“带电粒子流”,它具有非常大的破坏性,如果直接照射到人体,会导致人体DNA被破坏,很容易导致生物死亡。
好在,地球有全球性的磁场,地球磁场的磁力线从从磁场的北极出发,到达磁场的南极,也就是从地理地球的南极出发,到达地理地球的北极,将这些太阳风导向了地球南北极,从而保护了地球生命。
这也是为什么,地球南北极会出现极光的原因。
可以说,如果没有磁场,那么地球上将不会有高级生命诞生;而火星,据科学家研究发现,它没有全球性的磁场,只有局域性磁场,这意味着指南针在火星上将会失灵。
没有全球性磁场,还意味着火星上不适宜人类居住,通讯以及电磁设备将会失灵,人类很难在火星上完成高精密度工作。
如果人类想要改造火星环境,需要为火星布置一个人工全球磁场,而目前人类的技术还无法达到。
液态水
研究发现,火星存在着地下湖泊以及有液态水,不仅如此,还有许多水被锁在矿物质的晶格之中,虽然还没有证据表明火星上的水能够被饮用,但人类目前已经可以利用液态水提纯出可以饮用的水,因此这一点不用担心。
唯一需要担心的是火星上的液态水能否够人类饮用以及大规模工业生产。
大气层
火星大气层和地球大气层差不多,主要成分都是由二氧化碳,氮,以及氧气和水蒸气,不同的是两者成分的比例。
火星大气层和地球还有一点不同的是,火星大气层的密度不到地球大气层的1/100,这意味着火星上空气非常稀薄,不足以供人类使用。
可能会有一些人说:“人工制造空气排放到火星大气层就可以了。”,事实上,火星上之所以空气稀薄,并不是火星自身不能产生空气,而是火星没有全球性磁场,一旦太阳风吹过,就可以带走大量火星空气。
这意味着人类即使努力生产空气,也不足以弥补太阳风带走的空气。
除了以上这三点需要改造外,还需要在火星上建立一个健康丰富的食物链。
食物链
我们知道,人类想要在一个星球长期生存下去,需要在星球上建立一个丰富的食物链,这个食物链的物种多样性越丰富,人类可持续生存的概率就越大。
我们先看一下地球上的食物链。
地球上有非常多的食物链系统,比如以老虎为顶级消费者的食物链,以鲨鱼、鲸鱼为顶级消费者的食物链;以及以北极熊为顶级消费者的食物链。
不同的地区,会根据自身的地理环境以及温度演化出完全不同的食物链系统,完全复制这些生态系统并不现实,人类只能挑选几个对人类至关重要的生态系统。
最简单的方式是引入鸡的生态系统,我们知道,鸡肉是人类重要的蛋白质来源,而且鸡的食物链简单,谷类以及植物或者昆虫都可以当做鸡的食物。
相比于牛而言,饲养鸡对环境的要求更低,因此,该生态系统较容易在火星上改造成功。
总结
如果想要改造火星的环境为人类所用,那么首先要把火星的地磁场建立起来,而目前人类的科技水平还无法达到。
等到火星地磁场建立起来时,再去改造大气成分以及液态水,成功之后再引入鸡的生态系统,如果一切顺利,那么人类或许就可以在火星上生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如何改造的问题,我想有两层含义~第一,把火星完全改造成宜居星球,在火星上生活就像在我们地球上一样!第二,就是在火星上小范围改造,使其成为可供人类生存的地区!
第一种~把火星完全改造成宜居星球是很难完成的,宜居首要条件就是水和空气,火星的引力太小也,即使制造出很多的氧气,也会因引力太小而抛向太空!说白了就是拢不住!失去了空气,自建生态系统就很难完成了!
第二种,划定一个范围(密闭的),然后自建生态系统(以目前的科技来说,即使是这样也是很难完成的,因为这需要的空间范围也是很大的,需要发射大量的飞船把仪器送到火星,然后建立3D打印体系,在火星上就地取材建造我们所需要的东西)。这种的话还是有希望的!加油吧科学家们[加油][加油][加油]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