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你最喜欢李白的哪首诗?为什么?
李白,诗人,这首诗你最喜欢李白的哪首诗?为什么?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你最喜欢李白的哪首诗?为什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最喜欢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是作者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九月十五日的扬州,时年李白26岁。同时同地所作的还有一首《秋夕旅怀》。
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头仰望天空的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世之作。
"诗仙"李白传世的诗有一千余首,我之所以最喜欢这一首,那是因为:
一是喜欢此诗的影响力和生命力。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农村,还没有什么幼儿园,孩子到上学年龄就直接上村里的小学,学前的教育都是家长利用农闲时间见缝插针进行。我从呀呀学语记事开始,那时还不会识字认字,但大人就会让我们小孩口诵脑记古诗,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在一个月圆之夜,大人教背的第一首古诗叫《静夜思》,那时太小还不知道这首诗的意思和意境,父母亲也只有小学文化,也不可能讲解其诗的内涵,当时就连作者是谁也不知道,但近似我们平常的口语之诗,所以易记也大概好懂,也就深深地印在脑子中。
再后来大人还陆续教了什么"离离原上草"(那时还不知道诗名),《春夜喜雨》《望庐山瀑布》等为数不多的几首古诗。
现在想想,这首创作一千多年前的古诗能如此妇孺皆知,甚至是深入大众,就连目不识丁的人也能出口吟诵,它也是古往今来普通百姓了解中国古诗词文化的最初桥梁和最好媒介。此诗普通百姓听了宜记好懂,专家诗人看了也要叫妙,这也只有"诗仙"才能做到啊!
可想而知,《静夜思》的影响力有多大,生命力有多强。正因如此的广泛性和群众性,才让我喜欢。
二是喜欢此诗看似简单而不一般。诵吟《静夜思》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全诗也没有一个生僻字,看或听上一遍基本都能明白诗的大致意思,"床前""地上""举头""低头""明月""故乡"等都是平时的口语,看似没有半点文言文的韵味和味道,看似比我们现在的白话文还要口语化。但"诗仙"把这些简单的词语神奇般地构建出月圆之夜游子的思乡之情景;通过举头、低头等词语把静夜的月和动态的人结合的浑然天成,写得生动形象。在这看似简单朴素的语言中蕴含着诗人丰富饱满的思想和情感。
三是喜欢此诗看似直白而不苍白。自古以来,凡是漂泊在外的旅人,无不想念着自己的家乡,思念着自己的亲人或友人。古诗词中描写思念故乡(亲人友人)的有很多,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范仲淹《渔家傲·秋思》等。
以景物寄情、寓情是诗人的基本特征。而处于古代交通十分不便的游子,面对月圆之夜总会勾起浓浓的思乡之情。
《静夜思》就是一首以月寄情的名诗。诗人虽是直接描写月夜之时,看到庭院前井栏四周(床前,究竟是睡床前、窗前还是井栏四周?至今说法不一,还有很大争议。就一个"床"字早已把我们这些专家学者搞得焦头烂额)的景色,洒在地面上的月光很像一层白白的霜,这里的月光和霜都是凉的,也是冷清的,这也表明诗人的孤独之情,由此更思念远方家乡的亲人,对亲人的浓浓思念,只有抬头遥寄给月亮,月亮也许最了解诗人此刻的心情。
所以这样的月下思乡之境,非常有画面感,非常有意境,把诗人内心的浓情与环境的冷清、孤身与月圆刻画得栩栩如生。
总之,《静夜思》既是我对童年生活的最美记忆,我想也是一代代孩子接触古诗词和培养其文学兴趣爱好的入门诗。《静夜思》让我们知道古诗词并不是高不可攀,不光是文人墨客吟诵的专利,也是离我们普遍百姓生活工作非常之近的。《静夜思》写出了古往今来游子的思乡之情、思亲之切、思友之意!
(文/原创 图/网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答:李白(701年2月~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系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据可查资料显示: 李白全集共收录了1010首诗。我最喜欢的是李白在庐山隐居时所写的《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李白的诗我“最”喜欢的是他才华激荡的浪漫主义乐府旧题《蜀道难》。
倒上茶,我们坐下来慢慢说理由。
首先,喜欢《蜀道难》的语言。
作为一个喜欢文字的人,我首先惊讶于本篇奇瑰绚美的语言。
文章的语言才华可以算得上鬼斧神工,摄人心魄。
开篇三个叹词“噫吁嚱”叠用,大胆夸张又效果非凡。读者的情绪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心怀随之激荡,情感随之激越。
全篇每一句无不精彩,每一词无不精美,每一字无不精当。节奏紧凑,韵律优美流畅,佳句叠出,美伦美奂。
怪不得今天的人们评价说,李白秀口一出就是半个盛唐。他值!
读李白的《蜀道难》,辞采落拓有致,口中似有金玉环佩之声。
其次,我喜欢《蜀道难》的想象力。
诗人的心有多大,诗的境界就有多宽。
化用《长恨歌》里的“上穷碧落下黄泉”来形容李白的想象力是毫不为过的。
他诗中那些绮丽的词语是附着在他狂放阔大的想象力之下的,所以才有着强烈而生动的魅力。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一读到这些空前绝后的句子,我的审美能力简直被被逼到“绝望”的境地——世间真有这样出神入化的才华么?
当他出示《蜀道难》给贺知章,还未读完贺知章就惊讶不已连连称赞。贺知章是谁?何况我辈(一声长叹)!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