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用什么样的方式技巧写作,能把道理讲的让读者有醍醐灌顶,阅读起来非常轻松的感觉?
故事,道理,醍醐灌顶用什么样的方式技巧写作,能把道理讲的让读者有醍醐灌顶,阅读起来非常轻松的感觉?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思想性,是个老话题,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简言之,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没有思想的人,是行尸走肉,你愿意和行尸走肉打交道吗?有些爆文轰动一时,事后平淡无味,引人深思。
除了这三性之外,我觉得好文章还有三感,即亲切感、画面感、幽默感,这三感,基本上也属于兴趣性范畴,所以另外提出来,因为一篇文章,不管你知识含量如何,你有怎样令人耳目一新的见解,如果缺少趣味性,就读不下去,所以必须再强调一下。
本着这三感三性的原则,我在微头条上初试牛刀,十多天时间发了十八九个微头条,获得了九个爆文认证,最高阅读量(二十四小时)五百四十多万。
其实说千道万,写文章就像培育树苗,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没有深厚的生活积累,写出的文章虽然花花绿绿,稍经日晒,便会枯萎。
这是一门大学问,不是我辈初学者写几篇豆腐块就能说清的,乱弹琴几句,期盼有识之士赐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道至简,学学庄子!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只有有感而发,结合生活工作中的人和事,从事物的表面去进一步挖掘它深藏的深刻的做人做事的道理,为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去提供借鉴的力量,不要因事小而为之,也不要因为事小而不为,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们只有见一叶而知一秋,未雨绸谬,将一切可能发生的不好事情提前步局,使人的一生坦坦当当,社会和谐,经济稳定而繁荣,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强大而发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多用比喻类比,多用典故或自已编故事。
如《庄子.秋水》中的《惠子相梁》。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雏,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表明自己鄙弃功名利禄的立场和志趣,讽刺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又如《庄子.大宗师》中庄子讲的故事:泉水干涸,两条鱼靠在一起,以唾沫相互湿润。从而留下了一个成语“相濡以沫”。
再如《左传》中的:唇亡齿寒、天经地义,心腹之患,外强中干,从善如流,斩草除根,楚材晋用,鞭长莫及,众怒难犯
再如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作者以梅花自喻,咏梅的凄苦以泻胸中抑郁,感叹人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自己对爱国情操和高洁人格的自许。
如毛泽东《沁园春.雪》“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似实而虚,似虚而实,虚实相合,引人遐思!这里主要采用的是借代、象征手法。
总之,当你有了思想要表达时,多用准确使用各种修辞,能增添文章的生动性,可读性,能增添文章的感染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觉得用讲故事的方式,能把深奥的道理,讲的通俗易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道理都是蕴含在日常生活的事件中,每个人的行事风格不一样,所以道理也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老话说得好,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所以我觉得把想说的道理,放在故事里,读者自己去领会更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自己也在学习中。一点心得体会分享给大家:
一、讲道理不宜复杂,要契中要害。比如教育孩子要好好学习,讲明好好学习能让人通晓事理、明白处事的关系即可。
二、讲故事,举实例,观点和论据相互配合。
三、多读经典书籍,自己先建立好正确的思维模式,有正确的观点和模式,再去给别人讲道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