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小学生总是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孩子,注意力,家长小学生总是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小学生总是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曾经有很多的家长向我咨询过,孩子的注意力总是不集中,该怎么办?
每当遇到这样的问题,我都会反问家长们。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反映在哪些方面呢?
是课堂听课不集中,写作业不集中?还是做一些课外活动,比如体育活动或娱乐活动,这些事情也容易走神溜号?
我们要发现孩子注意力分散的具体情况是如何的。因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主要是反映在学习上,这说明一点是学习习惯不好。如果是在课堂上,是课堂听课习惯不好。所以注意力跟学习习惯两者之间密切相关。
而如果是他特别感兴趣的事情,我们就会发现他会一直做,非常专注的,注意力集中的,聚精会神的去做。而这些貌似又与习惯无关,而是因为兴趣导致的。
所以我们要找到问题的根源,孩子的专注力到底是从哪走丢的。找到那条路,才能将走丢的专注力找回来。
孩子注意力分散的根源在哪里?
很多家长在提到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我都会反问她,在孩子小的时候或者过去的某种情况下,比如当孩子专注的在玩一个玩具,或者专注的看书时,甚至是专注的在打游戏,这些情况下你有没有突然的打断过他?
很多家长都表示有过这样的经历。这就说明一点孩子的专注力是被家长破坏了,这种打断对孩子专注力的破坏性是非常强的。这样就会造成他在以后专注的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很容易就停止或者是分神。
另外一个原因是孩子在做某一个事情的时候,他并没有兴趣,而他只是在被动的或者是说被强迫性的在做。这样他就会通过“人在心不在”这种方式来逃避。这其实说了一个特别基础的道理,要从兴趣出发来提升孩子的专注力。
具体有什么解决办法呢?
家长首先要做到的一点就是,永远不要打断孩子在做的事情。这个道理我曾经通过写作文的方式讲过。很多家长在孩子写作文的过程当中都喜欢“指手画脚”,这会极大伤害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千万不要打断孩子,请家长们牢记这句话。
其次,我们孩子的专注力已经分散了,甚至是说已经慢慢的形成习惯了。这时候,我们要从他感兴趣的点或者方面来重新培养他的专注力。
比如说孩子特别喜欢滑滑板车,那么我们每天就陪他滑半个小时,这个期间什么也不做。如果孩子很喜欢听歌,那么我们就让他专注的去听他喜欢的歌。总之只要他有兴趣就好。当然了,手机游戏还是要避免的。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通过朗读来训练孩子专注力。当朗读的时候,孩子的眼睛,嘴巴,大脑是必须要专注于内容的。可以迫使他不分神、不溜号。
除了这些内因之外,我们也要在外部的环境上给孩子创造一个相对有利于培养孩子专注力的环境。比如他学习的课桌就要保持干净整洁。保证他在写作业的时候不要受到一些无关的东西的吸引。
这样,通过内因和外因,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共同努力,才有可能把孩子的注意力重新拉回到正轨上来,当然这是需要时间的。
请家长们记住一句话,养成一个好习惯不容易,改正一个坏习惯更难,一定要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的习惯,莫等坏习惯已经养成才发现问题,悔之晚矣。
我是 @林老师讲作文,如果文章对你有所帮助或受益,别忘了关注、转发。任何有关孩子阅读与写作的问题都可以与我交流。我将竭尽所能帮助家长朋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注意力不集中,它是长期以来养成的坏习惯。既然是习惯就不那么容易改掉。所以要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提醒他,坚持长时间慢慢的改变他才行。这个需要耐心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老师讲课的技巧与语言组织能力是吸引孩子们的关键,当孩子们注意力不集中时,可组织一些轻松的游戏来激发一下。效果应该不错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若要解决这个问题,那就要明白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成因是什么。
孩子活泼好动,有时候会有许多大人无法理解的“奇思妙想”,常常在学习或做事、玩的时候,给你来个突然的打岔,而且他的行为和正在进行的事情毫无关联。或者心不在焉,很难保持注意力集中,很容易因外界刺激而分心。
如上课几分钟后,就开始说话,活动,走神;写作业边玩边写,三心二意。
还有些经常不愿做一些需要持续用脑的事情,学习或做事不注意细节,粗心大意等等。
引起这些现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外部因素:不良的学习环境造成学生注意力涣散、分心;对某个(类)课程或某件(类)事,甚至对学习不感兴趣。
内部因素:认识不到学习或做一件事的目的和意义,缺乏主动性和责任感;怕困难,不肯主动动脑思考;自律性差等等。
其实,大多是家长或老师不注意教育方式和教育环境的影响造成的。
家长要尽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不要在孩子学习或做事时制造噪声、看电视手机、说话,更不要经常无端打断孩子正在做的事情。
另外,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在孩子学习或者做事上,要抓住孩子“好奇”的心理,要将讲课方式多样化、趣味化,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