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与曹操、刘备相比,为什么有人觉得孙权没什么作为?
孙权,刘备,东吴与曹操、刘备相比,为什么有人觉得孙权没什么作为?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孙权决定先把内政搞好,同时一点一点地扩展疆土。
有了这个目标以后,孙权可以说是专心致志,用了大约二十年的时间,把原有地盘扩张到二十几个郡。୧(๑•̀◡•́๑)૭
不过,由于当时是三分天下,这游戏自然要有三个人来做主角。相互比较之下,对守护家业更加有兴趣的孙权,看起来就没有曹刘二人那么光彩夺目了。
再者,同样贫瘠的蜀国,却勇于不断和曹操叫板,就更加显得孙权没有争夺天下的野心了。
但孙权也不是一直缩在自己的地盘,只要不会折损江东利益,他还是愿意登场作战的。
军事能力较弱
赤壁之战可以说是孙权能交出来最亮眼的战绩,当然他身后的周瑜、鲁肃等人也是功不可没。
此外,还能让人记住的就是合肥之战了,虽然也不是什么光彩战绩。
孙权前前后后一共征讨了合肥四次,但没有一次是成功的。
第一次,孙权带着大军亲政合肥,但始终没有攻破,最后只好撤军。
第二次,刚和刘备合好,他又带着大军出征合肥。这一次还带了凌统、甘宁、吕蒙等人,照这阵势来看,胜算好像挺大的。
结果,没想到张辽直接来到孙权旗下,差点就把他生擒。后来,孙权决定撤军,却在中途再次遭遇张辽的突袭。
幸好身边有吕蒙、甘宁等人的誓死保护才成功脱险。
按《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二·吴住传》所记:
权反自陆口,遂征合肥。合肥未下,彻军还。兵皆就路,权与凌统、甘宁等在津北爲魏将张辽所袭,统等以死扞权。权乘骏马越津桥得去。
这一战,张辽以少胜多,成就了自己的威名,而孙权却被现代人调侃为孙十万。
第三次和第四次,孙权几乎已经放弃了攻占淮南的愿望,只是以骚扰为目的。
四次作战里面,第二次的作战是孙权最让众人所诟病的。认为他十万大军打不过七千实在是太丢脸,所以评价他军事能力差。
个人认为,合肥之战是一场攻城战,它不同于赤壁或者是夷陵之战。
按《孙子兵法·谋攻篇》所言: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算是一种消耗战,比的不只是兵力,还有补给力和意志力。
所以,孙权最后撤军,也算不上完败,只是他很清楚,在经过张辽的突袭以后,已经对吴军的士气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相信是经过一番盘算,孙权觉得攻不下来,才选择撤军。但是,没有防备确实是孙权等人的失误。
除了合肥,其实孙权在早前的皖城和濡须的作战表现也还可以。不过,对比曹操刘备的话,确实是稍逊一筹。
总结
实际上,孙策在临死前对孙权所说的话,很好的概括了孙权的能力。
按《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孙破虏讨逆传》所记:
谓曰:「举江东之衆,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孙策认为孙权没有想要争天下的心,但是守护家业还是能做到的。
而孙权也确实是没有辜负哥哥的期望,甚至将家业扩大了,只是他的表现无法掩盖过曹操和刘备两人,加上在战争年代没有特出的军事能力,所以常让人觉得他没什么作为。
上一篇:茄子施什么肥效果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