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手握十万大军,控制中国一半疆土,韩信为何对刘邦言听计从?
刘邦,韩信,项羽手握十万大军,控制中国一半疆土,韩信为何对刘邦言听计从?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同一个问题三个前提都是错的,也是相当有“本事”了。
韩信的兵力
韩信兵力一般情况下都是“数万”,打完魏国、代国被刘邦第一次削兵,打完赵国、劝降燕国之后又被刘邦削一次兵,唯一兵力超过十万就是灭了齐国、打败龙且,收了他们的降卒以后。不过此时韩信的军队,却远远不止十万。具体数字不明,保守估计应在15万以上。
不过,韩信掌控军队最多的则是在垓下之战的时候,将兵三十万。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後,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後。——《史记·高祖本纪》
韩信控制的疆土
韩信虽然一路上把魏、代、赵、燕、齐都制服了,但是,实际上韩信却并未掌控那么大面积。
1、韩信灭了魏以后,魏国便改为汉王辖下的河东郡,归属于汉王刘邦所有。
2、代、赵灭了以后,这块地方的负责人则变成了张耳。张耳跟刘邦素来交好,另外也是项羽之前分封的常山王,韩信也是顺水推舟地把张耳推上了赵王的位置。
3、燕国只是降服,但其实际控制权还是在燕王臧荼的手里。
4、韩信唯一真正控制的恰恰是他最后打下来的齐地。
韩信之所以在齐国投降以后,还要去打齐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缺少一个属于自己的根据地。所以,看起来韩信打下来的地方不少,但是实际他能控制的却只有齐国。
韩信对齐邦言听计众?
那是不存在的。韩信拥有了齐国以后,便第一时间派人去找刘邦要“假(代理)齐王”,然而刘邦的想法自然不会是这个,他更希望韩信带着军队过来救他、揍项羽。刘邦隔空骂韩信的就是:“吾困於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这能算是言听计从么?
只能说韩信没有背叛刘邦罢了。
韩信为什么不背叛?
一、韩信没那么大野心,并没有争天下的心。(实际上刘邦最初也没有,打着打着也就有了,只是韩信这时候暂时还没有罢了)
二、刘邦给了韩信齐王。(韩信需要存在感,他最擅长的就是打仗,所以他打了很多胜仗,但是他也需要对这些胜仗的嘉奖,齐王就是最好的嘉奖。假如说韩信没有主动去要”假齐王“或者是刘邦没答应,那么蒯通劝韩信独立这个事儿至少有一多半机会成了。)
三、韩信有感恩之心。(无论是对漂母,还是给他打仗平台的刘邦,甚至让他受“胯下之辱”的屠夫,韩信都是怀有感恩之心的,有恩就需要报答,帮刘邦统一天下自然就是对他最好的报答了。)
所以,韩信虽有机会、也有能力背叛,但是他还是坚守住了底线,帮刘邦打完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场仗,只可惜,打完了仗,他的指挥权就被刘邦夺回去了,他就再也没有机会背叛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韩信被称为国士无双,其杰出的军事才能,不仅在汉初无人可比,即使放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出类拔萃。但韩信却甘为刘邦所用。我们通过几个事件来看韩信甘为刘邦所用的原因。
1.彭城大战后,刘邦56万大军被项羽3万精锐击溃。刘邦和夏侯婴两人逃出后,直接来到韩信和张耳大营。这是韩信刚刚灭赵,兵精粮足。刘邦和夏侯婴两人居然长驱直入,进到大营里面的时候,韩信和张耳正在睡觉。刘邦就趁着两人睡觉的时候,安排调度军事,把精锐全部调到荥阳一线,跟随自己作战,留下老弱病残,让韩信去灭齐。在垓下大战后,韩信彻底击溃项羽后,刘邦再次闯入韩信军营,夺了韩信军权。通过这件事,我可以看出,虽然是韩信带兵,带汉军的指挥权牢牢掌握在刘邦手中,有理由相信,韩信手下的中下层军官,都是唯刘邦马首是瞻。
2.韩信从楚王被贬为淮阴侯,与刘邦谈论诸将才能高下。刘邦问韩信,我能带多少兵。韩信回答,陛下不过能带十万。刘邦又问,你怎么样呢。韩信回答,我多多益善。刘邦笑着说,你既然带兵越多越好,却为什么被我抓住。这时韩信说了一句,陛下不善于带兵,但善于驭将,这就是我被陛下抓住的原因。这里面点出原因,刘邦作为管理者所以善于驾驭将领,韩信即使带兵再多,也只是个打工者。
3.在韩信击败龙且占领齐地后,连项羽也重视起韩信。派韩信的老乡游说韩信,武涉告诉韩信,现在韩信帮楚则楚胜,助汉则汉赢,如果两不相帮,就能够三分天下,鼎足而立。这时是韩信从一个员工,翻身做老板的最佳时期。但韩信却说,我当初在项王处,官职最高也不过是个执戟郎中,他也不听我的建议,所以,才归附汉王。而现在汉王不仅让我担任上将军,还把他的车子给我坐,把他的衣服给我穿,把他的饭给我吃,不忍心背弃他。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韩信是个重情重义的性情中人,没有刘邦那么腹黑,但正是由此他在心理感激刘邦的知遇之恩,不忍心背叛,最终错失了鼎足三分做老板的机会。
总之,虽然韩信国士无双,但他缺少政治上狠毒与无情,没有对军队中下层的有效控制力,离开刘邦他只能是一个光杆司令,最终摆脱不了刘邦,在猜忌中身死族灭,这也是历史上“士”的悲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韩信被称为国士无双,其杰出的军事才能,不仅在汉初无人可比,即使放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出类拔萃。但韩信却甘为刘邦所用。我们通过几个事件来看韩信甘为刘邦所用的原因。
1.彭城大战后,刘邦56万大军被项羽3万精锐击溃。刘邦和夏侯婴两人逃出后,直接来到韩信和张耳大营。这是韩信刚刚灭赵,兵精粮足。刘邦和夏侯婴两人居然长驱直入,进到大营里面的时候,韩信和张耳正在睡觉。刘邦就趁着两人睡觉的时候,安排调度军事,把精锐全部调到荥阳一线,跟随自己作战,留下老弱病残,让韩信去灭齐。在垓下大战后,韩信彻底击溃项羽后,刘邦再次闯入韩信军营,夺了韩信军权。通过这件事,我可以看出,虽然是韩信带兵,带汉军的指挥权牢牢掌握在刘邦手中,有理由相信,韩信手下的中下层军官,都是唯刘邦马首是瞻。
上一篇:努力就会成功,成功就自由,自由就有钱,是这样的吗?你认为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