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对于现在流转土地做种植大户,大家有什么看法?或者说有没有前景?
土地,大户,农业对于现在流转土地做种植大户,大家有什么看法?或者说有没有前景?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对于现在流转土地做种植大户,大家有什么看法?或者说有没有前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在流转土地搞种植很好的,首先,我们谈一下土地流转费问题,近十年以来,很多农民都外出打工,部分土地撂荒,有的无偿送给在家的人们种,本人调查过几个地区,有的地方除了外出打工外,还有部分移民搬迁,这些地方土地直接是大片撂荒,经了解,流转费每亩每年在50到100元之间,其他一些地方每亩每年200元,在我们地区2010年每亩每年600到700元,现在每亩每年仅400元,现在流转土地搞种植流转费用低,当然,土地流转下来了,得要好好拿准,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环境等来考虑,种什么能成功效益高了,种植什么品种这个问题,不能盲目引种,更不能听其他人说这个种好那个种行,这个必须因地自宜,适地实种,适地适树,若要引种的情况,先引少量试种,成功可靠了,再扩大种植面积,最后,祝你种植成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土地流转,土地规模经营,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大趋势,又将是一场“农业革命”。
在这场“土地革命”的大潮中,审时度势,把握好机会,将会大有作为。
我不想乱说些口号式的“湿货”,我举下我农村老家村庄里的实例。
我老家农村,地处“昌潍平原”(过去这么称呼)和鲁中山区的交界地带,属于丘岭地。
我们那个村庄的土地分为三类。
一类地,就是洼地。土质肥沃,水浇方便。
二类地,半洼半岭,土质稍差,水浇条件不好。
三类地,甭说了,是地处山岭偏远的一些劣质土地。旱天旱死,雨来涝死的沙石薄地。纯是“靠天吃饭”的地块。
二零一四年,经人牵线,来了转包土地的承包商,以每亩一千元的价格,包了大部分的洼地,也就是一类地。
当时,多数人私下议论,担心承包人挣不到钱。
但是几年下来,发现人家是挣钱的,并且,还挣到了大钱。
但是,承包人转包过去的土地,并不是种植粮食作,而是建了冬暖大棚,种植蔬菜。
我们那个地方,距离闻名国内外的蔬菜大棚种植基地寿光,五十多公里,承包者本身在寿光就是大棚经营户。
他们有着丰富的大棚种植技术、经验和销售渠道。并且后来据他们自己透露,在他们寿光当地转包土地的话,价格高达二千多元一亩。
所以,他们挣了钱。
无独有偶,也是在我们那个村里,有个外出打工多年,攒了笔钱的本村村民,听说种植桃树,效益挺好,就和朋友以角亩五百元的价格,转包了村里三十亩二类地,建了桃园。
技术上,管理上,都搞得挺好,桃树第二年就挂了果,第三年达到丰产。
然而,他们没有挣到钱。
说起原因,问题就出在销售上。
由于前期市场调查不仔细,结果就出现了桃树丰产不丰收的局面。
去年秋天,桃子卖到两三毛一斤,据说连本钱都换不回来。
我说这两个实例的目的,意思是,想流转土地,做承包大户,一定要慎重。
至少要充分去调研市场,做到产前产后双保障,否则,丰产不丰收,则会得不偿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于现在流转土地做种植大户,大家有什么看法?或者说有没有前景?
流转土地现在可以说是一种趋势,但最终农业会以什么发展模式进行,这个需要在实际情况下做以推测,我要说的是,流转土地经营模式只是农业发展模式的其中一种形式,而最终农业经营模式肯定不是流转土地经营模式。
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农业的发展,农业始终与农民紧密联系在一起,种地也是农民的宿命,只不过是技术的成熟与否,科技的进步与否。农民的身份随着土地经营模式也有所改变,开始是佃农与长工身份,后是生产队员或公社社员,个体经济成员,职业农民。经营模式从集体经营生产,包干到户,专业户,流转土地种植大户很明显相当于专业户。在这一些列的农业经营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出,农业一直在发展,相对于家庭承包制来说,流转土地种植大户(专业户)更具有优势,无论从效率技术还是规模上远优于家庭承包户。但流转土地模式是农业终端模式吗?不是的。
它只是一个过渡,最终模式还是家庭农场模式。家庭农场是以家庭为单位,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协作,家庭农场更专业,比专业户更具有优势。家庭农场之间互相合作。家庭农场是专业户经营模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农业模式。至于什么时候能达到那种水平,这要看农业发展的进程。然而,不管农业采取哪种模式,首先要明确一点,那就是农业发展是建立在农业技术与农业知识基础上的。
未来的农业一定是蓬勃发展的,对于致力于农业的人来说有很多机会,但机会的存在便意味着挑战,那就需要农业技术与知识的进步,这才是农业模式交替或更新的主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们吉林珲春农村土地流转大户,绝大多数都很成功,我举一个例子:
我们这里的板石镇,有个农民叫李松哲,朝鲜族,他发现本村一些朝鲜族农民都去日本和韩国打工,留下的水田没有能力耕种,他就流转承包过来。开始小打小闹,包了几百亩,后来越干越大,总共流转承包了3000多亩水田。一个人肯定干不了,就带头创办了"松哲农业生产合作社″,招收本村农民为合作社打工,也可带地入股劳动分红。在原有自家的农业机械外,又根据农情,增添了大型农业机械,使他承包的土地,全部实现机械化。几年来,他的合作社越办越好,水田年年丰收。每年扣除农药种子化肥等生产成本,扣除机械折旧和机械费用,农民的工资费用等,年纯收入30万元。为珲春农业流转承包大户,树立了好样板。
上一篇:生女孩好还是生男孩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