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昭君出塞的真实历史是什么,她又和落雁有什么关系?
昭君,单于,匈奴昭君出塞的真实历史是什么,她又和落雁有什么关系?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昭君出塞的真实历史是什么,她又和落雁有什么关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古代有四大美女,分别是:沉鱼的西施、落雁的昭君、闭月的貂蝉和羞花的贵妃,其中落雁的昭君就是指西汉时期的王昭君。历史上确实有王昭君其人,也真实的作为和亲对象嫁给呼韩邪单于,但后世与画师毛延寿的故事纯属文学创作的形象,与正史记载是不符的。
文学故事中的王昭君及疑点
关于王昭君出塞的故事,有《汉宫秋》、《昭君出塞》及曹禺的《王昭君》、《西京杂记》等戏剧对人物形象进行了深刻的刻画,但文学形象并不能作为史料依据。
我们看看《西京杂记》中王昭君的故事。
王昭君初入宫廷,第一不懂这些规矩,因而没有准备这笔贿金;二来觉得自己天生美貌,不怕皇上不召见。据说,画工毛延寿在画王昭君的眼睛时,便开口说:“画人的传神之笔在于点睛,是一点千金呀!”对毛的暗示昭君虽心领神会,但没有买他的账,反而讥讽了他几句,毛延寿见她如此傲慢,便把那点该点到昭君眼睛上的丹青点到了她的脸上。多了这么一点,王昭君因而苦守了不知多少时光。
这时,恰好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要与汉人和亲。王昭君久居深宫,觉得面见圣上无望,积怨甚深,便主动要求离汉宫去匈奴。汉元帝原想她毫无姿色,因此同意了她的要求。到了呼韩邪单于与昭君离开的那一天,汉元帝见王昭君丰容盛饰,美冠汉宫,不禁大吃一惊。他本想留下她,可是怕与人失信,只好忍痛割爱,让王昭君出塞和亲。据传,后来汉元帝对画工毛延寿大为恼火,想要杀掉毛延寿等画工。
王昭君到了匈奴,生儿育女,俨然一个贤妻良母。可是好景不长,没几年,呼韩邪单于驾崩。阏氏之子继位。依匈奴习俗,王昭君要嫁给继子为妻。昭君不从,觉得屈辱,最后服药而死。
文学故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疑点:
疑点一、如果毛延寿真是这么坏,自然是罪该万死,死有余辜。问题是关于毛延寿的事迹,正史根本没有记载。有关毛延寿的传说,它最原始的依据,原来是几百年后西晋人葛洪所写的一本笔记小说《西京杂记》,《西京杂记》本是好事文人掇拾而成的杂记,况且葛洪离汉朝年代也已久远,很有可能他就是根据传闻而记的,内容是否真实,尚待考证。
疑点二、汉宫是否存在皇帝按图召幸宫女的制度,也大成问题。因为从情理上分析,这样做似无必要。宫女近在咫尺,是美是丑,只要将她们招来一看,岂不一目了然?何必舍近求远,舍简就繁,非要先将她们画成肖像,然后再按图召选呢,这岂不是多此一举吗?
疑点三、有的传说,昭君出塞是因匈奴大兵压境,强索昭君,元帝被迫做出的无奈之举,这恰恰与事实相反。那时,匈奴并不强大,而且汉匈关系也很好。因为自汉武帝开始,就曾三次派卫青、霍去病率兵大规模反击匈奴。匈奴受到沉重打击,一蹶不振。匈奴主力逐渐西迁。后来,匈奴贵族内部又发生分裂,呼韩邪单于投降汉朝,自愿称臣,并率部徙居漠南光禄塞(今内蒙古包头)。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为了搞好与汉朝的关系,主动前来长安向元帝恳求和亲。元帝自然非常高兴,下诏改元“竟宁”,意为庆贺边境安宁。昭君就是在这次出塞的。
正史中的昭君出塞
《后汉书》记载:“时呼韩邪单于来朝,帝敕令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佥愿行。”可见历史上的汉元帝,送妃子入番邦,并非出于无奈。而史书中的王昭君,其请使和番,只是为寻求个人解脱,也并非出于安邦定国,出于解民族之倒悬。
当时汉元帝曾下诏以待诏宫女五人赐给匈奴单于,而昭君因人宫数年,仍未见到元帝,青春虚掷,哀怨蓄积,乃自请掖庭令,请求出塞。因元帝根本未见过昭君,也就同意了。
在呼韩邪辞行的宴会上,元帝才见到昭君,他万万没想到昭君竟是如此艳丽动人的女子。元帝后悔不迭,但为了汉匈友好,只好忍痛割爱,赐昭君为单于阏氏,并赐给她“宁胡阏氏”的封号。由此可知,昭君并没有成为元帝的妃子。
昭君出塞以后的情况又如何呢?是不是像传说中的那样,或郁郁而终,或吞药自杀,或投江自尽呢?都不是。
《汉书·匈奴传》记载,昭君出塞,受封“宁胡阏氏”,曾生一子。后单于死,其子雕陶皋继立,求娶庶母昭君,昭君上书汉帝,欲不遂还国,汉帝令依胡俗。昭君又生二女。
正史关于昭君出塞后的情况记载得非常清楚:昭君成为单于阏氏以后,曾与呼韩邪单于生一子名曰伊屠智牙师,后封为右日逐王。不幸结婚二载,呼韩邪单于就死了。
昭君悲惨的命运
按照匈奴的习俗,丈夫死后需嫁给继子为妻。学习中原伦理思想的昭君肯定不适应这种习俗,曾上书汉朝,要求回归故乡。
遗憾的是,这时元帝已于两年前死去,成帝在位,他敕令昭君依从胡俗。于是,昭君又成了呼韩邪大阏氏之子复株累单于的阏氏,并和他生育二个女儿,长女为须卜居次,次女为当于居次。
又过了十年,复株累单于也死,昭君之子伊屠智牙师死于争位之中。长女须卜居次在王莽当政时曾回到汉朝入侍太后。绿林赤眉起义后,王莽被诛,须卜居次也受株连而死。
至于昭君本人的活动,则不见于正史记载,亦不知卒于何年。昭君就像一只蝴蝶消逝在茫茫历史中……
昭君与落雁的典故
这里我们就不单说落雁的昭君了,我们来说说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两个成语的典故吧。
沉鱼:西施是春秋时期越国人,曾受越王勾践之命,前去侍奉吴王夫差。有一天,她去河边浣纱,鱼儿看见她的美丽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所以有“沉鱼”之说。
落雁:西汉时,为了沟通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王昭君受命和婚匈奴。在出塞的路上,她拨动琴弦,奏起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从此,昭君就得来“落雁”的代称。
闭月:貂蝉拜汉献帝大司徒王允为义父。有一天,貂蝉在后园拜月,忽然,一片彩云遮住了明月,恰好被王允看见,王允逢人就说,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躲在云彩后面,因此,貂蝉就被人们称为“闭月”。
羞花:一天,杨玉环在御花园赏花散心,无意间触及含羞草,那含羞草立刻卷了叶儿。宫女们不知是含羞草,误以为杨贵妃的天然姿容羞煞了花草,于是就传开了,后人称她为“羞花”。
这就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由来。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