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是不是每个人都要跟随自己的心?
自己的,本心,每个人是不是每个人都要跟随自己的心?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看变你的性格还是外相,人的外貌是难以改变的,但夲心可以随阅历,经历,工作,生话环境,接解人群,生活条件和外部影响可以改变的,因此没有永不变的本心只有永不变的相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能代表所有人吧,一切终会有最好的安排,天时地利人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可以跟随也可以不跟随,自己去权衡利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是不是每个人都应该追随自己的心?这个问题考虑的应该是现实和理想的区别吧~我们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正处于什么样的境地,我们纠结我们矛盾,或许是因为爱情,面对家人和恋人两难的抉择;或许是事业,面对金钱和爱好的不舍......那到底什么最重要?你是什么样的人,你了解自己吗?你可以承担遵循内心付出的代价吗?两条路的代价你更能承受哪一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是的,人生是一场无法重复的旅程,每一天都弥足珍贵,当然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呼唤,让每一天都过得快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是不是每个人都要跟随本心
其实任何事物只要认定绝对,多半就错了。如果每个人都是要跟随本心,那我们需要讨论一下“何为本心”。
《一代宗师》里有句话,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我们人类是群居动物,我们的普世价值观大多是受他人引导,何为对何为错,往往也不由自己认定。对错的本身也多是他人的判断。
比如电影里的马三,他判出师门,害死了自己的师父,后又为日本人办事。马三做的每一件事都跟随了本心。但是结果,他的本心不符合我们对“对”的定义,所以他跟随本心,我认为错了。所以,跟随本心是不是都要,我们要看你是否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本心。
我们人是有很多缺点的,我们自己大多数时候也并不是绝对正面的。
王尔德说过一句话,“爱自己,是终生浪费的开始。”
樊登曾分析过一个案例,为什么有人职场很成功但家庭却很糟糕。樊登说,这个人家庭很糟糕是因为他在家庭的投入很少,因为有感情在,所以家人对他都是体谅的,包容的。有了这种体谅和感情,人会理所应当的挥霍着家人的包容。家庭的感情很深导致我们放纵自己,我们依赖家庭,倚仗着这份爱,减少了对家庭的投入。
职场上的成功是因为团队的合作,团队的成员感情维系都是金钱利益居多感情很少,在办公室你敢随便得罪一个人么?不敢,因为感情少没有人会惯着你,但却是职场上的这种不包容不爱,却会让你变得更好,更愿意为之投入更多的精力,取得更大的成功。所以,不要以跟随本心而放纵自己,那样你跟随的不是真正的本心,而是私心,坏心。
我们的一生,在跟随本心的过程中其实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和自己和解,有时候会纠结矛盾,这是因为我们的私心作祟,所以如果我们的本心不是善良的,而是会危害到别人利益的,那么请拒绝向自己妥协。
生物学里有一种现象,叫做印随学习。说是动物出生早期,会跟随并学习它所见到的第一个动物的习性,但是这种现象又是短暂的,因为幼小的动物终会长大,它们最后会成长出自己的动物习性。但对印随的对象要求非常简单,大的会动的东西,生物竟然都不是必要条件,比如一个气球。不知为何我想到了一个词,民动如烟。
是不是要跟随本心,只有我们找到真正的本心才能决定要不要跟随。也才能判断是不是都要。那怎么找到本心呢?
本心这个词来自于禅,而禅又出于道。
《金刚经》里有一句话: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奇葩说》有一期探讨关于在火灾中是救名画还是救猫的话题。很有意思,名画的价值很高,人文历史等等,而一只小猫,命如草芥。看上去仿佛显而易答,但是背后却又人为牵扯很多人为的深刻意义。以至于猫非猫,画非画,化相万千。
佛语又云:“得明心见性”。意思是若是具有明心,便可看破本质,获得真知。佛说中有一种理念,叫做破执。是说我们人面对世间万物不要执着。顿悟便是要打破执着,万物都做等闲看待。关于人生境界的三重说法中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我觉得可以拿来解释本心,看透事物本质,返璞归真。
上一篇:怎样判断一段婚姻是否还值得挽留?还是应该毅然决然的结束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