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陶渊明为何要写《桃花源记》?
陶渊明,桃花源记,桃花源陶渊明为何要写《桃花源记》?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陶渊明为何要写《桃花源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陶渊明为什么要写《桃花源记》?这说明陶渊明当时过得很艰难。
陶渊明虽然辞官归隐,表面上很惬意,种种菊,喝喝酒,读书、作文。但是,作为一个文人,肩不能挑,手不能拿,又没一技之长,失去了那分可观的俸禄,生活肯定陷入困顿,这是必然的。他在《五柳先生传》里写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这说明他已经到了不仅仅是家徒四壁,而是房屋都已经破败到不能遮风挡雨,身上的粗布衣服都破烂不堪,到处是补丁,而且家里连吃的都没有了。
我们再来想想陶渊明为什么辞官?官场黑暗,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陶渊明作为一个不谙世事,单纯的读书人,肯定是无法适应的。不仅无法适应,他老先生说不定还深恶痛绝官场黑暗,这也看不惯,那也不顺眼。所以才愤然辞职。
据说,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通过《搜神记》里的民间故事加工而成的。
一个人在缺吃少穿,饥寒交迫的时候,最想的就是有吃有穿。就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在风雪交加的雪地里,最想的就是温暖的火。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应该就是卖火柴的小女孩梦想的火。理想再丰满,也解决不了现实的骨感。我估计,陶渊明的结局,比卖火柴的小女孩好不了多少。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只是阿Q晒太阳,捉色子似的,借着温暖的日光产生的兴致。陶渊明的精神寄托,也只有在读书、作文上。对于现实,他已不抱任何希望。也就是在这种情形之下,陶渊明写出了他的传世之作《桃花源记》。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也就是在我们的时代,还真还有这样的一个地方。它就是云南丽江泸沽湖。当地的摩梭族人,正过着《桃花源记》里面的生活。他们合伙挣钱,一家出一个人,所得的收入大家平分。没有纷争,没有纠葛。而且他们还沿袭着远古时期的母系社会传统,一家之主是母亲。他们的婚姻更令人神往,走婚。男人到女家过夜,白天回自己家挣钱干活。也就是男人只管自己家的孩子,这些孩子都不是他的孩子,而是他母亲,或姐、妹和别的男人生的孩子。而他的孩子则由女方家的男人抚养。
陶渊明做梦也无法想到的,他的梦想会在几千年后真正变成现实。他更不会想到,他的《桃花源记》,会让以后的人在艰难的时候,不至于对生活完全绝望。
《桃花源记》一篇不到四百字的文章,千百年来久诵不衰。它的生命力远胜那些百万言巨著。为什么?因为它说出了每个人心中所神往而现实中没有的美好世界。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不仅慰藉了自己,也慰藉了后世苍生。这也正是陶渊明的伟大之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现实与理想不相符时,人都喜欢做梦。美好的梦想,是生活下去的动力,是一种景仰,向往。
陶渊明“自幼修习儒家经典,爱闲静,念善事,抱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
陶渊明生活在老庄盛行的年代,他受到了道家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喜欢自然。
二十岁时,渊明开始了他的游宦生涯,以谋生路。动荡于仕与耕之间已有十余年,他已厌倦了也看透了官宦生活。四十岁时,解印辞官,正式开始了他的归隐生活。
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苍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主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生活荒淫,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岁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
陶渊明虽远在江湖,仍旧关心国家政事。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在桃花源生活的是一群普通的人,一群躲避战乱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纯。
陶渊明在归隐之初想到的还是个人的进退清浊,写《桃花源记》时已不限于个人,而是想到整个社会的出路和广大人民的幸福。能够迈出这一步与多年的躬耕和贫困生活有关。虽然桃花源只是一个空想,但能提出这个空想是十分可贵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说起《桃花源记》,大家都知道作者陶渊明给我们看到了一个与世隔绝,不受外界打扰的美丽的世外桃源。说到陶渊明,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作者的信息背景。
陶渊明,大家都知道他是东晋时期诗人,同时也是山水田园派的代表诗人,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因为住宅旁种植有五棵柳树,也有“五柳先生”的别称。从诗《归园田居.其一》几句“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能看出他对田园生活的喜爱,热爱田园、质性自然;不慕富贵、不慕权贵。从《归去来兮辞》前序“余家贫,耕种不足以自给”看,陶渊明先生因为为官清廉,家里的条件确实不好,迫于生计,去离家百里的彭泽县做县令,后又因不喜为官时的一些规则,加之归家心切,所以辞官回家,一共八十余日。
陶渊明先生早年怀有“大济苍生”之志,但当时社会内部动荡,外部也局势不安,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满腔的抱负得不到实现,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坚决,所以为期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是他做官之旅的终止,之后辞官归隐田园。
虽然辞官了,但依旧心系国家,关心着国家的政事局势。刘裕朝政使得国家局势不安,赋税徭役繁重,人们生活苦不言堪。因为无法改变国家的这种现状,因此自己在诗里写了一个与现实完全相反的美好世界,也俗称“世外桃源”。
上一篇:失恋了,为什么还会认为那个人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