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您认为民间故事这种非遗文化怎样传承最好?
民间故事,文化,遗文您认为民间故事这种非遗文化怎样传承最好?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教育宣传
学校,社会机构组织,传承并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 ,积极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 ,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立志宣传非物质文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随着2001年昆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关于非物质文化保护的讨论浪潮被一次次掀起。紧接着古琴,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和蒙古长调也加入其中。遂使中国成为拥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多的国家。当那些泛爱国论者开始沾沾自喜于一次次“申遗”的成功之时,我们心中应该有一种悲凉之情。毕竟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只能通过寻求冠以“遗产”帽子的出路才能得以延续,这怎能称得上是一件值得额手称庆的事呢?
这种喜忧参半,矛盾的现象一直可以延续到对“非遗”保护持两种不同观点的争论当中:该不该为了顺应现代文明社会中,人类对传统文化的需求,而人为的干预“形而上”的非物质文化的发展?即使出于保护的良好目的,那该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保护呢?是作为文化标本甚至是化石进行保护,还是让其与人们的商业需求融合,与现代科技融合呢?赞成“非遗”保护和与接受融合的部分人,我们姑且称之为乐观者。而反之,那些不赞成现在这种非遗保护形式和让非物质文化商业化,现代化的部分人,则称之为悲观者。
乐观者怀着对人类历史长河滔滔不绝的崇敬心情,对悲观者说:“我们在建筑人类的历史文化的‘诺亚方舟’,给后代留下人类文明之花的种子。现代文明正在侵蚀着这些曾经风华绝代的花朵,如果不加以保护,那她们将从世界上消失!历史的新陈代谢固然无法改变,但如果顺应历史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应该得到保护,并且以另一种形式延续她的生命。”赞成这种观点的人肯定对这个例子不陌生。在雪域高原西藏,异彩纷呈的民族手工艺技艺、民间歌舞、民间故事谚语等文化艺术等都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在西藏历史上,各种民族民间艺术大都以群众或民间艺人的口头传唱方式流传下来,“人走艺亡”的情况十分严重,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失传。 如日喀则地区南木林县独有的传统铁雕技术,目前仅有一个老人掌握,没有年轻人愿意学习,该技艺濒临绝迹。。。。。。藏戏作为藏文化的“活化石”,在现代社会中,由于观众群正在逐步缩小,也面临着传承危机。于是一些民间人士悄悄在探寻一条将商业开发与遗产保护相结合的道路。雪巴拉姆藏戏团就是这样一个成功者。作为西藏第一个经商业包装的民间藏戏演出团体,雪巴拉姆藏戏团于2004年4月饼入了西藏圣地股份有限公司,为外国游客做专场演出。尽管针对的主要是外国游客,但\"雪巴拉姆\"藏戏团仍固守着藏剧的“原生态”,一丝不苟地表现传统藏戏。简单的布景、复杂的面具、原汁原味的唱腔。为了使游客能理解这门艺术,在表演的同时,还有大屏幕投影的汉、英文字幕。游客为此付出的费用是每场100元人民币。
西藏圣地有限公司总经理单绍和说:“保护藏戏的途径有很多种,国家拨款只是其中之一。我们觉得保护藏戏必须要把它?做活?,而产业经营有利于让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延续下去。”1 就这样,这个已经具有600多年历史,和深厚藏文化积淀的戏剧艺术在新的生存环境中继续唱着他们热爱的生活,而免遭夭折的命运。
而在悲观者看来,这完全可以作为一个反面的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他们会反诘:“ 在利益的熏陶之下,他们还能固守‘原生态’吗?本来服务于民间,为藏族人民节日祝庆的一道‘盛宴’,却被外国人来享用,还有什么文化内涵?1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可以整理相关资料文件,然后整理出版书籍,用文字的形式去记录传承,再者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尤其是年轻代的,增强认知度,从小抓起,才能更好的传承下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民间故事这种非遗文化的传承我认为目前有两种传承。
第一种是代代相传,具有故事性,神话性或者实践真理性等。
第二种我认为是书籍,让学生进行了解和学习,更具有传播性。
不过目前互联网太发达,网上想知道的太多了。
我认为非遗文化传承书籍是最好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回答。关于这个问题我也是比较感兴趣的,对于民间故事的传承最好不要弄丢了,毕竟也是文化传承的一种。现在社会发展这么快,人们接受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大,我觉得这种民间故事可以专门搜罗,然后设立一档网络节目专门去分析或者讲解这种故事,可分成少儿和成年两种,甚至可以演变出新的民俗节日。总之,需要与时俱进得传播这种文化,最大程度保留原汁原味。
上一篇:一个倒霉了很久很久的人,失业失恋又失意的衰人要怎么重新开始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