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你是怎样理解“家”这个概念的?
地方,港湾,是一个你是怎样理解“家”这个概念的?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老爸老妈健在就是家,除此之外你说的再美,那也不是你的家,实话实说,问心自问。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家是亲情,亲人所在,家也是温暖的,避风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家是幸福的港湾:无论男女在外打拼,心里惦记的是家。有父母的慈爱与喋喋不休的唠叨,有妻子期盼的眼神与孩子们的嘻闹,回到家就忘记了一天的辛苦与疲劳。家是肩膀上的责任:在外的拼搏都是为了家的安定与幸福,就昰受到委屈为了家都可以忍受,家和万事兴。家是温暖的庇护所是爱的小窝〈可能比喻不恰当、细确实如此〉不管严寒与酷暑,不管心情如何,回到了家看见妻子或丈夫烧好了饭菜丶看见孩子在身边嘻笑撒娇,还有比这更幸福的吗?我爱我的家,我爱我的家人,为了家就要付出就要承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家是人生旅途的小亭,能遮风避雨,家是辛劳工作的码头,可休整补给,家是最好的医生,疗创伤治百病,家是催化剂,产生成功的事业,家是幸福的港湾、是人类发展进步的先驱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家是温暖港湾/是幸福依靠/是人生选择地/是梦幻的天堂/是迷茫的方向/是走向成功的阶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家是避风的港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小篆“家”字)
“家这个字”,可以从汉字本义来解释,也可以从社会学角度解释,还可以从文学角度解释。
应该说,汉字的“家”,凝聚着中国上古先民的极高智慧,含义深刻。在某种意义上说,社会学、文学等等对“家”的诠释,皆基于汉字“家”之本义当中。
《说文》对小篆体“家”的解释是:“凥(ju)也。从宀,豭(jia)省声。”
按许慎的说法,“家”是个形声字。
段玉裁《注》云:“‘凥’,各本作‘居’,今正。”
他认为,很多版本的《说文》中,许慎对“家”的解释,是“居也”,这是不对的。
他说:“凥,处也。处,止也。”他还举《尔雅》《左传》《夏小正》《史记》《汉书》为例,说“家”就是“一家人”处止之所。
(甲骨文通常所见“家”字)
段玉裁是个认真做学问的大学者。关于“家”字,他说了一段很重要的话。
其云:“按,此(家)字为一大疑案。‘豭省声’读家,学者但见从豕而已。从豕之字多矣,安见其为‘豭省声’耶?何以不云‘叚(jia)省声’,而迂回至此耶?”
段氏认为,“家”字形音义,属于“一大疑案”。他说,许慎说“家”是“豭省声”,可为什么省略后留下的是“豕”,还偏不读“豕声”。他说,从豕的字很多,为何许慎又从没说是“豭省声”?而且,“豭省声”,怎么不留下“叚”,说“叚(jia)省声”,还绕了一个大弯儿?
他说的太有道理。
看来,许慎的解释站不住脚。
段氏对“家”字也做了一番解读,其实也站不住脚,就不赘述了。
(甲骨文和郭店楚简“家”字)
“家”的本义到底怎么来的?字形上有没有变化?
这是事情的关键。
现在的“家”字,来源于小篆;小篆,又来源于甲骨文。
关键的是,甲骨文中的“家”字,还有一种写法,上“宀”下“双豕”。
郭店楚墓出土的战国竹书《六德》中,“家”字,亦从“二豕”。
很可能,甲骨文“家”之本字,为“宀”下“二豕”。后简化为上“宀”下“豕”。郭店楚简中保留了本字的写法,而其他更多古籍中,使用上“宀”下“豕”写法了。
这令千年后的许慎,再努力也搞不清“家”这个字的起源和变化了。
(双墩遗址出土“双首猪”刻画)
上“宀”下“二豕”的“家”字,包含着古人很重要的认知,这就是“阴阳易变”和“生生不息”的观念。
距今7000年前的安徽蚌埠双墩遗址中,出土陶器上刻画有表现时空的图画,里面十多幅里画有猪的形象,可知当时古人以猪象征北斗和天帝。
上一篇:母婴店里五花八门的钙、铁、锌,去了店员就推荐补这个补那个,宝宝啥也不缺需要补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